close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則英文笑話,跟大家分享一下:
某甲有次去訪問一位「推理大師」,並跟大師討教推理的技巧。
大師:推理其實不難,就拿你來說吧!請問你家裡有割草機嗎?
某甲:有啊!
大師:會買割草機可見你家裡有草坪,我推斷你住的是獨棟房子?
某甲:沒錯!
大師:住在獨棟房子代表你已有了家庭,而且娶了老婆,所以我猜你多半是異性戀。
某甲:大師太強了,居然從割草機推論出我的性向。我懂了,推理實在太有用了!


某甲於是很高興地回去,並且急著想試試新學到的推理技巧。隔天遇見了同事某乙。
某甲:你有割草機嗎?
某乙:沒有耶,怎麼啦?
某甲:哈!我打賭你一定是個同性戀!

這則笑話讓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知道哪裡有便宜的割草機嗎?啊不是啦!我真正想問的是,在科技越來越進步,教育越來越普及的今天,我們的思維推理能力比從前人更好還是更糟呢?老實說我沒有做過研究,但直覺告訴我,過多的資訊反倒讓現代人離深度思考越來越遠,大家的腦子越來越懶惰,只有嘴巴(或是打鍵盤的手指)越來越勤勞,整個人類群體朝向妄下斷論、人云亦云的路線前進。這與網路時代所主張的思想自由、獨立思考等價值,恰好呈現矛盾的反差!

這樣的例子俯拾可見。

今年(2014)八月份新北市有個8歲男童「誤拿」他人安全帽的案子。失主向警方報案,並且控告對方偷竊。男童的母親在鏡頭前聲淚俱下,宣稱只是小孩子不懂事,卻遭對方無情控告,實在太不厚道。網路隨即開始對那位失主的連聲撻伐,甚至還有網友發起人肉搜索,要好好修理那位原告!沒想到監視錄影帶公布,畫面疑似那位母親教唆兒子行竊,這才讓那位失主洗清冤屈。不對,冤屈真的洗清了嗎?會不會有人沒看到後面的新聞,仍認定失主無情呢?當初發起肉搜與厲聲撻伐的網友,有沒有人曾在自己的臉書上道歉或澄清呢?更不敢想是不是有更多類似案件,根本沒有錄影帶這樣的鐵證?

再來一個…

前陣子台北捷運松山線通車,捷運局公佈了新的路線圖。有網友以東京地鐵的繪圖風格重新繪製台北捷運路線圖。一開始我覺得挺新鮮,也很有創意,但網友又出現了嚴厲的批判,說人家東京的圖是如何的好,台北的圖是如何的爛,一股台灣處處不如人的負面主張充斥了當天下午的臉書版面。直到出現了設計專家PO文解說,強調台北東京捷運網路的差異,以及設計理念的不同,這股充滿自卑的批判才緩和下來,我想當初繪製台北捷運圖的團隊心中一定五味雜陳。

心理學上的「捷思」與「從眾」效應,說的是人們在面對問題時,常常會以直覺當作判斷的基準,要不就是跟著大家的想法走,原因在於人類雖然有顆厲害的大腦可供思考,但「用大腦思考」其實跟「用洗碗機洗碗」很像,雖然洗碗機功能齊全且價值不菲,但只要啟動就會消耗很多能量,而且花費不少時間,所以久了也就被閒置一旁。更何況我們生存的這個時代,每天要處理的資訊實在太多太雜,憑著感覺走、跟著大家做,可要輕鬆愜意多了!

但這種輕鬆愜意,很可能引導我們到一個很危險的境地。手機、臉書、LINE讓大家擁有前所未有的資訊傳播能力,但相對於這種能力,我們的思維深度卻越來越弱,越來越容易受到媒體或個人(例如聲淚俱下的8歲童母親)的操控。超強破壞力配上超弱思考力,就好比讓一群五歲小孩待在木屋裡,然後每人發給他們一個打火機… 前陣子在校園演講,有位大學生上前詢問要如何才能鍛鍊思考的能力,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只簡單回答不要「妄下斷論」,要試著「擴增實境」拼湊出整個「大局」,今天藉由這篇文章,把我的看法補齊,其實就是 「醞釀」、「反思」、「假設」與「驗證」八個字,我想到另一個新聞事件可以用來說明,那就是「救護車擋道」事件。

大概每隔一陣子,就會傳出救護車(消防車似乎比較少)被汽車擋道的新聞。有些事件的駕駛被揪出來逼著道歉(如某奇蹟大師),也有網友直接把問題歸諸於台灣人的道德淪喪、公德心喪失,並且PO出國外駕駛自動讓道的影片,來與台灣人的自私對照,大家罵爽了通常也就沒下文。 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在「捷思」與「從眾」的作用力下,人們收到資訊後會傾向快速地把事情簡化解釋:對8歲小孩提告 = 惡人;和東京捷運地圖不同 = 落後;阻擋救護車 = 沒品。

這些不經思考的直覺反應就像是「情緒排水孔」,當資訊像水一樣流入時,大腦卻沒有Hold住它們並且進行思考,只是迅速地排出與發洩,這樣的模式縱使科技再進步,資訊再暢通,思考仍是一樣的枯竭。

所以第一步就是將眼前的訊息好好「醞釀」一番,這世界上喜歡議論的人太多,不差我們的意見,讓資訊在腦中沈澱一下,並且進入「反思」的過程
所謂反思,就是與「直覺」唱反調,思考是否存在其他可能性。當大家都說救護車被擋道是因為台灣人沒公德心,我們不妨想一想,有沒有任何可能,這其實與公德心無關呢?若真如此,為何很少聽到消防車、警車被擋道的新聞呢?這就是所謂的「批判性思考」。

擁有批判性思考習慣的人,反倒不會急著批判事情,而是在下定論之前,反向思考其他可能的原因。

反思的過程會引導出很多「假設」,這就進入第三階段。像是救護車擋道一事,除了純粹駕駛沒品之外,我就想到另外兩個假設:第一,很多駕駛根本沒察覺到救護車:第二,雖然察覺到救護車,也願意讓路,卻不知道如何做才好!

趁著出國我便試著「驗證」我的假設,也就是第四個階段。觀察下來我發現,與美國和日本相比,台灣的救護車真的非常溫和低調。去過美國的人應該知道,美國的救護車真的GY大聲,從旁經過甚至得嗚住耳朵,而且上面警鈴不會只有一個,而是像七彩霓虹燈一樣瘋狂亂閃,大老遠就會注意到,去東京旅遊時我也發現,日本人雖然低調,但救護車也比台灣的要強勢許多。畢竟駕駛人車窗一關、音樂一放,完全忽視身後的救護車是有可能的。

另外,美國與日本的救護車,廣播除了跟警鈴一樣非常大聲外,也常聽到救護人員用大聲公對車流直接下達指示,例如「內側所有車輛靠左,外側所有車輛靠右」、「紅色Toyota請進入路肩」之類的。這點非常重要,欠缺明確的指示,身處車陣中的駕駛真的不知該如何讓道,有的車往左閃,有的往右閃,讓了等於沒讓。我自己聽過台灣救護車的廣播,聲音太小說話太客氣不說,也未必給予車陣明確的指示,這或許也是問題之一。

以上觀察只能說「驗證」了一半,若我是相關單位,便會進一步去調整救護車的警笛與音量,並且給予救護駕駛相關的訓練,再來看看擋道的狀況是否改善,我想這比網路上的幹譙多點建設性。雖然身為網友的我們難以直接執行這些措施,但至少多觀察,多想想,一方面訓練思考,同時也不要輕易就貶抑自己的國民素質。 以上「救護車擋道」的議題只是一個思考訓練的實例,重點不是要談誰對誰錯,而是掌握事情的多個面向,進而找出可能的解決之道。習慣了深層思考,我相信智商就算不到157,也能開創出不一樣的新格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wongliin(小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