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意外的看到阿堯投資筆記, 覺得這篇很棒, 收錄一下


PS. 價值投資是一種信仰, 而我決定Follow這個信仰了

===========

寫在文章之前:我自認為這是我目前寫過最難閱讀的一篇文章了,也大概是今年寫過字數最多的一篇文章,我從來沒有想一個問題想這麼久過。當然今天這個問題太博大精深,我以下表達的只是現階段我對這個問題的了解,我一定有思考或是邏輯上的錯誤,如果大家對於我下面說的有什麼想法或不同意的地方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今天有人跟你說XX投資方式有效、可以賺錢,或是說XX投資方式沒效,就我的經驗,這時候多數投資新手會選擇接受,尤其如果說這句話的又是一個對我們來說是權威的人物。沒有驗證就直接接受或使用這個投資方式我覺得是很不好的行為,那我們要怎麼去驗證這個投資方式到底有沒有效呢?

基本上就是兩個方式:歸納法以及演繹法(這個話題在我剛開始投資的時候我的啟蒙老師之一就跟我說過了,另外
這篇文章  也有很不錯的討論)

那今天為什麼我還想討論這個話題?主要是對於李善友老師在羅輯思維演講所提到的一些觀點很有感觸,建議大家聽這個演講,我連續聽兩遍,演講內容我覺得對於思考公司競爭力很有幫助。但今天不是要針對李善有老師的演講做摘要,而是裡面有一段在討論歸納法對我很有啟發

我們先來說一下歸納法好了,基本上人類的經驗或是說知識絕大多數都是建立在歸納法上面,而歸納大概又分為兩大類
1.空間歸納:今天亞洲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那我下了一個結論“全世界的天鵝都是白的”
2.時間歸納:太陽每天都從東邊升起,所以將來太陽也會從東邊升起

當然現在我們對於第一點的空間歸納一看就知道有問題:歐洲和亞洲不一樣,所以你不能把在亞洲看到的東西拿去套在歐洲上面
但時間歸納有沒有問題呢?其實裡面是存在一個大問題的,而第一個發現這個問題的是大哲學家休謨
這個盲點是:你怎麼知道明天會和昨天一樣呢?其實我們在推論的時候都是假設未來會和過去一樣,很自然忽略掉這中間的這個假設
我們重新看一下這個論點應該這麼說:太陽每天都從東邊升起,且未來和過去一樣,所以將來太陽也會從東邊升起

所以問題的重點是:我們怎麼知道未來和過去一樣呢?
我們所用的歸納法其實是建立在這個假設之上:過去和未來是連續性關係的,過去和未來是有因果關係的。但如果哪一天這個連續性假設失效,那人類知識的根基將出現很大的動盪

而休謨得出的結論:過去的經驗和未來的經驗之間的因果關係不可知。當然下面的討論就屬於哲學層次,我不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下康德對於這個問題提出的結論:物自體

上面瞎扯太遠了,回到今天的主題:一個投資方式為什麼有效?
首先我們可以先從歸納法的角度來看:一個投資方式之所以有效是因為過去它很有效或是說統計上它有效
但一說完馬上就會有一個問題:過去有效不代表未來有效啊?

沒錯,我們無法知道未來會不會和過去一樣,所以歸納法對於認知這個問題不是很有說服力,那我們試試看演繹法
演繹法的邏輯我想是這樣的,你確定一個東西是正確的,然後你從這個東西推出其他東西來

我們直接舉個例子來看看吧:價值投資為什麼有效?
歸納法:這篇葛拉漢與陶德村的超級投資者是巴菲特寫的,文章很明顯是歸納法,價值投資運用在不同投資標的且使用者不同,但結果都是成功的,所以價值投資有效
不夠有力是吧?因為未來一直在變化,所以我們如果說“因為價值投資在過去取得很大的成功,在未來也會成功”明顯有盲點,因為我們不確定未來會不會和過去一樣,那下面看看演繹法能得出什麼。

我們來思考一下價值投資的核心理念是什麼。我認為是:我們以低於內在價值的價格買進,有一天價格會回到內在價值
所以我們應該說的是:價格會回歸內在價值是對的,所以未來價格一樣會回歸內在價值

好了推到這邊你可能覺得那不就ok了?但我很白目的問一句:你怎麼肯定價格一定會回到內在價值?
哇,鬼打牆了,推不下去了,難道要說根據過去經驗價格都會回到內在價值嘛?如果這樣說就開啟另一個輪迴

討論下去之前我們先看一下卡拉曼在證券分析的序裡是怎麼說的
卡拉曼:投資者傾向認為明天的市場和今天差不多,多數時候的確是這樣,但每隔一段時間,傳統的認知會被推翻、循環論證得到解答、價值回歸平均值、投機行為敗露。

卡拉曼:從長期來看,由於投資者會進行基本分析,且公司管理層會解釋他們的策略並管理資本結構,因此股價經常移向潛在的商業價值。特別是,顯著低於潛在價值的股價將吸引尋找廉價投資交易的投資者,並最終吸引公司併購者,從而強化長期股價更具效率的趨勢但這種趨勢難免會被貪婪與恐懼等短期因素所干擾

卡拉曼說的這些我都同意,這就是商業運作的方式:如果我有一筆錢我一定會去投資潛在報酬比較高的標的,長時間之後這兩個投資標的的報酬率會趨向一致。但我還是覺得應該有一個更深層的原因可以解釋...那就是信仰

卡拉曼:雖然有人可能誤以為價值投資是鑑別超值股票的機械工具,但實際上,價值投資是一種全面的投資哲學它強調作深入基礎分析的需要,追求長線的投資結果、控制風險,並抵抗從眾心裏

巴菲特:如果能用40美分購買1美元的鈔票,有人馬上就會接受,有人卻一點都不心動。我覺得很奇怪,就好像注射疫苗一樣。如果那個人不馬上抓住這種投資機會,那麼任憑你費盡唇舌、拿出以往績效,也改變不了他的想法

從上面我用紅色標起來的地方可以看到,大師認為價值投資是哲學、是信仰

我們很常聽的一句話:投資比較像藝術,不像科學
今天我問一位有在畫畫的朋友,我問他:藝術算不算一種信仰?
他給我這個答案:我們如果要畫一匹馬,我們會先畫一個框架,從這個框架我再去修正輪廓,慢慢畫出馬的外型

上面這幾段話給我一個啟示:我根本就不會知道價格會不會回歸內在價值,那是我所相信的真理,那是我的信仰,但我們永遠無法直接證明這個真理存不存在,我們只能試著用很多方式去接近這個真理

在莊家優勢這本書(決戰21點作者的著作)裡作者在輸了10萬美元之後問了自己一個問題:我相信我的統計數據嗎?
他深思之後的結果是他相信他的統計,然後他回去把他的10萬美元給賺了回來,之後他得到一個結論:相信統計有效跟相信耶穌存在基本上是一樣的

所以我想說的是:每一種投資方式到頭來都是一個信仰,價值投資是信仰,有人信也有人不信。既然是信仰就一定帶來競爭,效率市場批評價值投資說巴菲特是六標準差事件,巴菲特發表“葛拉漢與陶德村的超級投資者”來回擊,但效率市場派目前仍未做回應,但法瑪教授在2013年得諾貝爾獎時仍然堅信市場具有效率,我認爲既然雙方都堅信自己的信仰,那這問題就是無解的了

那為什麼我會認為今天討論的這個問題很重要呢?因為我覺得太多人在決定採用某種投資方式時都沒有真的想清楚,這就會發生下面要說的事情
大家應該都知道中古世紀的歐洲黑死病是導致基督教崩解的一個很關鍵的原因,原本大家認為信仰上帝就會得到永生,但黑死病帶走1/3的歐洲人,大家才驚覺,啊原來不是我想的那樣,這之後就出現了所謂文藝復興(原意是re-birth),重生,重新了解這個世界

那什麼時候可以真正證明我們的信仰有沒有用?就是發生像黑死病這樣的事情,投資世界的黑死病就是各種的泡沫和大崩盤

這張圖比較的是成長股投資和價值投資的相對報酬,我們從大家比較熟悉的2000科技泡沫說吧,當時買科技股哪個不是報酬率笑呵呵,大家都說價值投資對於科技股不管用了,都說巴菲特老了過氣了,說現在要用新的估值方式了。看上面的圖,堅持價值投資的人輸成長股10%以上,對於一位價值投資者你受得了嗎?老虎基金的朱利安‧羅伯遜就受不了了(當然他受不了的原因是因為客戶壓力)這代表他的客戶很多都受不了了,真的認為價值投資沒效了。但堅持下來的人如何呢?看往後的幾年報酬都是大幅優於投資於成長股啊!

所以在遇到對信仰的考驗事件以前,自己先認真想清楚自己相信的到底是什麼,才不會在考驗來臨時輕易地被洗出去!
為什麼葛林布雷的神奇公式很難被遵守?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對背後的信仰不夠認識,所以當遇到統計學上所謂的變異數時(例如決戰21點的作者使用的公式勝率54%,但連續10次都輸莊家)我們就很容易放棄,但對於信仰很了解的人基本上很清楚這只是短期的現象罷了!

為什麼我認為投資前要把這個問題想清楚的另一個原因是這樣我們比較不會到處被拉著走,有很多聽起來很對的論點其實仔細想一下根本就不太對。例如最近我就聽到:基本分析、技術分析這幾年在台股根本都沒用,因為沒有資金parking什麼的,可能有人就會認為對耶(尤其當說的人很有自信又拿出了一些舉例出來的時候)但這時我們就應該問自己:這個結論真的是基本分析沒用的原因嗎?還是這幾年只是處於變異數階段?太多人喜歡錯把相關性當因果關係了,例如沒有成交量就說是政府政策、說是台灣產業問題...但會不會原因是大家都不再那麼短線進出?

把每個方式背後的信仰搞清楚,我覺得對於使用這些方式的投資者是一個很棒的加分

我最後一個想討論的問題:為什麼價值投資持續有效?其實原因上面就討論過了
1.是信仰就會有人不信(有人認為他們付出的價格=他們得到的價值,但葛拉漢說:價格是你付出的,價值是你得到的),只要大家的認知不是一致的,就會出現機會
2.因為可能出現一段時間表現低於其他投資方式,也就是變異數

 

from : 阿堯投資筆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wongliin(小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