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常常會有以下的疑問。 自己很喜歡某個異性,對他/她非常迷戀,盡一切的心力想要討好他/她,總是恨不得能把他/她捧在手心。 可是,對方始終對自己冷冷淡淡的。 也不是討厭我們,每次也都邊嘆氣邊說我們對他/她很好。 不選我們的原因很快也搞懂了,就是他/她有其他喜歡的人。 可是讓我們生氣的地方在於,如果那人對他/她好,自己倒也可以死心;偏偏就在於那人其實對他/她不怎麼好,我們喜歡的人卻就是迷戀不止並為情神傷…
我們在一旁看了,甚麼事情也沒辦法做。 他/她們只在傷透心時會想到我們,需要我們暫時的安慰,可是安慰過後、力量回來了、心痛止血後,他/她們可又會回到原本的狀況… 無論我們如何心疼他/她、如何想要為他/她獻上自己的一切,對方卻始終不願意留在我們身邊。
這不是很荒謬嗎?
明明有一個可以輕鬆獲取幸福的途徑,可是為何他/她不願意接受? 放著一個疼愛他/她的人不要,卻寧願痛苦又傷心的追在另一個不愛他/她的人身後跑。 〈來自星星的你〉中有類似的情節。 千頌伊對於一心愛他的李輝京不屑一顧。 明明男方有錢又帥,甚至還百依百順的隨傳隨到,又照顧她的心情、又體貼她的面子、又憐惜她的寂寞與痛苦,甚至恨不得自己能把一切都獻上來讓她快樂。 但女方只有在極度寂寞或不悅下才會找他。 可是一但心情平復或理解都敏俊的苦衷後,就又把輝京丟在一邊了。
輝京也只好默默地在一旁期待哪天女方會發現自己的好。 不過癡心者永不寂寞,因為劇中有另一個暗戀李輝京的劉世美是個完全一樣的對照。 她也喜歡輝京喜歡到痛苦不堪,可是男方也是無法接受她。
〈甄環傳〉中的溫實初也是同樣的例子。 在甄環身邊幫她解決問題、甚至願意冒著滅九族、承擔著身家性命的風險也要保她。 可是平時甄環並不會在意他,想找人談心時不會想到他、需要擁抱與體溫時更不會想到他,只有碰到麻煩時才會想到要找「溫太醫」來幫忙。 可是他明明知道是這樣的狀況,但還是無怨無悔的守到最後。 至於很愛他的沈眉莊,溫太醫卻始終只能辜負她的感情…
所以,到底為何人們寧願選一個我們很喜歡但會讓自己受傷的對象;也不選那些深愛我們的人呢? 為何我們不能稍微調整一下自己? 放棄那些不愛我們的對象,轉而接受那些非常喜歡我們的人。 這樣不是皆大歡喜,也能讓自己「確定獲得」幸福呢?
為什麼呢?
因為愛情之所以迷人,其實不在於它能帶來物質上的回報,而是讓我們感受到未來的可能性。
我們透過認識另一個人、一個看起來比我們更完美更美好的人,進而感受到一個新世界的到來。 我們終於可以從已經習慣平凡無趣的生活中,踏入另一個層次。 就好似從悠長的隧道中終於看到光明,發現了一個柳暗花明的新世界。
我們喜歡上對方,感受到了悸動,可以感受到自己從周而復始的人生中看到了新的一切。 於是我們想盡一切力量,去接近這個桃源鄉、甚至希望能夠融入、能夠讓自己在裡面找到一個新生活。 簡而言之,透過看到對方、透過愛上對方,我們感受到心跳加劇、進而想走出舒適圈、進入冒險的旅程。
就算這戀愛會帶來痛苦,這淌血的感覺卻讓我們有存在感、讓我們有某種貢獻的感覺、也讓我們感覺到自己內心的力量。 痛苦讓我們覺得自己確實踏上了冒險的旅程,一路上雖然辛苦又困難,但總是夢想著終點能結出美麗的果實。愛上一個人,讓我們感受到生存的目的與意義,並希望能奉獻出自己的某個部分,讓對方笑、讓對方開心、讓對方幸福。
換句話說,當我們愛上一個人,我們覺得能透過這個人感受到全然不一樣的人生。 對於未來的一切,開始充滿了想像。 我會去幻想:「我們若在一起會怎麼樣?」「我們會有怎麼樣的生活?」「我們可以一起去哪裡?」「我們的婚禮、我們的未來、我們的….」這有太多可以想像。 而光是這想像,其實對於我們的情感來說,就有很大的撫慰作用。 就算最後這些事情沒有真的發生,但過程中帶來的情緒滿足感,就已經夠產生上癮作用了。
科學家做過實驗,食用優格的同時若掃描使用者的大腦。發現滿足度最高的時候,並不是吃的那一瞬間,而是在撕開上蓋的包裝鋁箔片時。 至於真的吃的時候,滿足度其實是已經降低了。 換句話說,最讓人享受的是「過程」、是即將展開前的那一段想像。 而這是我們在消費、在情感建立、在決策上背後的推動力。 (對這實驗有興趣的可以參考這本書 : 行銷前必修的購物心理學:徹底推翻被誤解的消費行為,揭開商品大賣的祕密 ) 光是愛上一個人,光是想要跟他/她在一起、光是為他而努力的部分,其實已經大幅度的滿足了我們。 就算過程中有痛苦,但「為了他/她做了某些事情」的情緒滿足感還是能平衡這段痛苦的…
可惜的是,在「被愛」的情境中,我們的情緒卻沒有經歷這類作用。別人對你恭維的話語其實毫無意義。 別人的體貼、善意,雖然很好,但並不足以讓人心悸與興奮。 或許禮物與照顧幫我們解決了一些生活上的麻煩,也讓我們衣食無缺,但這終究只是非必要的要素,所以我們其實是很願意隨時失去的。 更重要的是,你對於這段關係沒有想望、沒有企圖、沒有夢、看不到前面的光、也沒打算要到達哪裡。 或許對方死命付出會讓你有些感動、有些憐惜、有些同情的情緒,你或許有一天會覺得不妨給他/她個機會、讓他/她試試看。 畢竟喜歡的那人不理自己、周圍也暫時沒別的人,有一個也好過甚麼都沒有。
但這種情感是薄弱是不穩固的。
對方越愛自己,我們越覺得心虛,也越覺得害怕,對照下更會覺得自己很不堪。 所以我們就算以為可以嘗試看看,一段時間後也會想謝絕這一切的關愛。甚至若運氣好,我們喜歡的人終於願意理我們了,我們只會立刻轉頭面對選擇悸動、選擇我們有所期待的那個人,就算我們知道他/她或許沒像另一個人那樣的愛著我們。但那又如何? 我們會迅速忘記那個深愛我們的人、我們會義無反顧地轉投入另一人的懷抱。 千頌伊是這樣、甄環是這樣、李輝京是這樣、溫實初是這樣,當然、你與我也會是這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