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真的是一語打醒夢中人, 把一直陷入在對與錯的泥繞中的我一記當頭棒喝,
其實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是什麼? 不是正確的言語, 而是愛與憐憫,
希望你可以不用高道德去看別人, 要理解對方的需求, 想法。超越自己, 放下別人, 對自己嚴格點, 對別人寬容些
對不同的做法/想法, 或是天差地別/誇張的舉動, 先試著去理解, 若不認同, 就去忍受。
我們可以改變的人, 只有自己, 除了自己, 別去冀望可以改變別人
===========================================================
最近一個釋昭慧法師, 打著行善的口號, 在節目中大放其詞, 好像不幫著慈濟變更地目就是和慈濟作對似的
讓人不爽的是, 她自以為是, 沒有尊重其他人的看法, 說著自以為正確的話, 目的就是為了要讓慈濟變更地目
真的讓人覺得很可笑, 此僧人讓慈濟更看破手腳, 果然是樹大必有枯枝, 人多必有白痴。
但我也不需要全盤否認慈濟團體的貢獻, 我只需要凡事都要用一種質疑的角度來看事情就好。
===================================
因為理智上忙著說正確的話,
我們就會忘了需要情感上的交流。
過年返鄉總被問“畢業了沒,結婚了沒,生孩子了沒? ” 是不是也就是如此呢?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說道理”這件事。
--
別說太正確的話
(作者:曾奇峰)
一個故事:某人在知道地球是圓的之後,就每天走在大街上,反覆地對他見到的每一個人說,地球是圓的。不久,這個人就被強行送到了精神病院。
此人所說的雖然沒錯,但如果這些沒錯的話被過度重覆,這種做法本身就是有問題的了。事實上,我們經常會碰到永遠說着正確的話並且不斷重覆那些話的人。比如上司對下級屬、父母對孩子,等等。遺憾的是,這些人由於各種原因而沒有被送去治療。
這些人說太正確的話,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因為他們不自信。如果說一些具有原創特點的話,他們擔心會出錯,會被別人抓住把柄。所以,他們就把那些完美無缺、滴水不漏的話當成自己的話來說,用來增加自己可憐的自尊。
第二,這些人有天生的虐待他人的傾向。人與人打交道,最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但這些人因為想虐待別人,又怕別人不樂意,就變着花樣。說太正確的話,就是他們虐待他人的方式。因為,這些話的特點是,說的人越說越高興、越過癮,聽的人越聽越難受,而且最難受的是,不舒服了,連反擊的可能性都沒有。這一點就說明,說太正確的話的人,說那些話不是他們的目的,讓人難受才是他們的目的。
有一次在餐館吃飯,我的鄰座是一老一少父子倆,兒子大約11歲左右。在吃飯的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我聽到的父親對兒子翻來覆去、變着花樣說的,實際上就是 一個意思:你學習不刻苦、不用心、不賣力。兒子聽着難受,對方設法要轉移爸爸的注意力,但爸爸總是抓着這個問題不放。最後那男孩低着頭,飯也不吃了,爸爸 還貌似語重心長地說,『不要別人說了你的不好就不高興,要勇於承認自己的缺點,並且勇於改正,良藥苦口啊』。
我體會了一下這個做父親的感受。大約是這樣的:兒子一天天長大,自己越來越落後。如果不能夠給兒子說點什麽,顯然是沒有面子的事情。一定要說些什麽,就說 一些永遠正確的話吧。在學習應該努力、應該刻苦這方面,大約沒有人已經做得完美無缺了吧。所以說這個是沒錯的。在這種情形下,說什麽已經不是太重要,關鍵是要說,於是就把那些正確的廢話反覆地說了出來。仔細想想,這樣的人也很可憐的。
明代哲學家張岱說:『人無痴者不可與交,因其無真氣也;人無癖者不可與交,因其無深情也。』
意思說白了,就是不要跟沒毛病的人玩。那些總是說太正確的話的人,就是顯得沒毛病的人,跟他們打交道除了把自己累死、氣死,估計不會有別的結果。
現代心理學認為,永遠說正確的話,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自我保護當然沒錯,但是,如果這種自我保護是以別人的痛苦為代價的,那就是個問題了。從實際效果 說,總是這樣保護自己的人,遲早會應了那句老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意思是,做了讓別人難受的事情,自己遲早也會被別人弄得難受的。
正確與否,都是理智層面的東西。而人與人的交往,更多的是情感層面的;情感與理智多半是沒關係的。在我們打開我們的感情的閘門之後,就自然而然不會太在乎自己的正確與否,因為感情與正確和錯誤無關。
只有在情感通暢交流的情形下,人才會免於孤獨。至於情感交流之後的景象是什麽樣子,那自有其自然的規律,不管是什麽結果,都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從最低的限度來說,情感交流之後的最壞的結果,都比虛偽的理性層面的施虐與受虐的關係要好。
https://www.facebook.com/Dr.Hsu1231/posts/85557063115076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