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愛、我們也不夠愛…鄭捷伏法之後的省思
北捷隨機殺人凶手鄭捷伏法,為他的犯行付出代價,死前、他未再向被害家屬道歉,沒有人知道,他後悔了嗎?三聲槍響之後,這些答案跟著鄭捷的肉體一起煙消雲散。
鄭捷冷血殺人的舉動,讓人聯想到小說《凱文怎麼了?》一書,以校園喋血案主角為主題,故事裡出生在高社經地位的白領家庭、有正常偏高的智商、受到良好照顧的主角凱文,以十字弓在學校射殺了9個師生,連溺愛他的父親、崇拜他的妹妹都狠心殺掉。鄭捷曾說,如若他殺人時,家人出現面前,他照殺不誤。
不禁想問「鄭捷怎麼了?」「什麼樣的環境會養成一個這樣的人?」在《凱文怎麼了?》這本書中,以「一個孩子的所作所為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正是他最需要愛的時候」引言,讓人省思:「能不能找到一個方法,阻止下一個鄭捷出現?這個方法,是愛嗎?要怎麼愛?」
社會怎麼嗎?很多孩子對未來沒希望
衛福部朴子醫院精神科主任蘇柏文表示,他最近也常在想,社會是不是出現什麼問題?因為近來在精神科門診常看到一些偏激的八年級生,這群孩子看不到未來、即時行樂的焦慮心態,以玩線上遊戲、滑手機、甚至是吸毒等方式來逃避。
「你們未來夢想是什麼?」每當蘇柏文問這些被父母帶到診間的孩子,多半得到「你不要跟我講那麼多,說不定我明天就死掉了,想那麼多幹嘛…」的答案。令人擔憂,因為沒有未來感、沒有希望,當下爽快就好,其它的事明天再說,從麻痺自己開始,之後可能也會傷害別人。鄭捷有點類似這樣的情況,封閉的性格,沈溺於殺人電玩,沒有現實感,覺得死掉就一了百了。
蘇柏文說,要解決這些孩子的問題,很難避免的會牽涉政治議題,執政者如果不能改善經濟環境,台灣孩子看不到未來,這個問題恐怕難以解決。他前幾天聽到幾個醫學系學弟、住院醫師很焦慮的在討論買不起台北的房子、生活很難過,住院醫師已算是中高收入,月薪至少有8萬元,「如果連他們都這樣想,更多的年輕人要怎麼辦?」
給孩子的愛與溝通要從小建立
現實的「麵包」問題以外,蘇柏文說,不少孩子也面臨「愛的支撐力不足」的問題。生活在網路時代,許多孩子沒有實質朋友,只有網路朋友,以前五、六年級生在心情苦悶時,多有大家庭或同學朋友可以互相支持,但現在孩子大半時間在上網,人際關係疏離。家長和老師可多觀察孩子的交友情況,不能只看臉書按讚人數,要看看是否有真正可以雪中送炭、能夠傾聽的朋友。
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和互信基礎也要從小建立,這需要花時間,但投資絕對值得。蘇柏文說,父母與小孩的溝通技巧很重要,很多父母常掛嘴邊「不要想那麼多,當年我們還不是苦過來了…」,容易被孩子吐槽「不要拿當年的事情來說」或是「你不懂啦」。
對於一般的孩子,父母談過來人的經驗或許有效,不過面對叛逆偏激的孩子,建議用「陪伴一起找答案」的方法溝通,用誘導式的溝通法:例如「那你告訴我接下來怎麼做?」「會有什麼結果?」「這樣能不能解決你的問題?」某些程度會增加孩子說的意願以及能夠主導的成就感。
父母或師長如果發現孩子經常臉部表情沈重、性格孤僻,詢問也只得到「沒有啦、說了也不會解決」的答案,覺得小孩有狀況,可以找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諮詢,說出「我覺得孩子怪怪的」絕不是丟臉事。
蘇柏文身為精神科醫師,常跟門診病人說「就算是我心理有困擾無解,跟家人溝通障礙時,也還是要找其它精神科同仁要一些建議。」家長不知如何處理時,要懂得求助專家,一定有幫助。
「我們愛著他們,卻也不夠愛他們」
當年東海大學公開信仍讓人感觸良多
死刑或許能解決一部分的問題,但有的問題,答案不明,在鄭捷伏法之後,應該要再繼續尋找,直到更好的那一天到來。
如今重看2014年東海大學發表的公開信感觸同樣深,如果再多愛一點、或多做一點什麼,是不是有可能改變什麼?如同信內提及的「一夜之間我們都發現了在東海的每一個人,無論憂喜勝敗,都是我們的家人,我們愛著他們,卻也不夠愛他們。」「期盼我們都開始『多走一步、多看一眼、多聊一句』,他可能是你缺課多次的學生、翹掃很久的室友、不太往來的同學、或只是一個悶悶不樂的臉龐,走出自己的城堡,給彼此一個開始的機會吧!」
=================================================
親愛的東海大學大家庭成員及朋友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