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林宜蓉,五十一歲,林業生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女兒劉安婷是資優生,對很多父母來說是中頭彩的結果,但資優生要求完美且堅持度高的特質,讓她在教養過程十分擔心,甚至後來在女兒沒考第一名時,會開心得喊「哈利路亞」。這一切都是害怕養出驕傲的孩子,以及禁不起失敗的脆弱心靈。

劉安婷,二十四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公共及國際政策系畢業。受不了台灣教育的僵化,高中畢業堅持到美國念大學,她讓自己從一個五頁報告都寫不好的亞洲菜鳥,變成獲得畢業論文首獎的優等生。好的資質與努力讓她成為人生勝利組,甚至在美國爭取到年薪兩百萬台幣的工作,可是面對生命的意義,資優無法給她答案。後來她選擇放下一切返台,成立「為台灣而教」,號召熱血青年投入偏鄉教育。這些「莫名其妙」的決定,背後都是家人的愛與基督教信仰的支持。

媽媽林宜蓉:我爸媽很愛孩子,用日本傳統教育方式,媽媽自己就孟母三遷很多次,把我們的路全都鋪好。我們四姊妹從小讀最好的學校,都學鋼琴,我從小被寵愛,雖然骨子有點叛逆,但不會明顯違背爸媽的意思。我又最乖,姊姊們都不練琴後,她只逼我一個,帶著我到處比賽,導致我從小很厭倦這種比賽。

初中畢業,同時考上台中女中和台北師專,但媽媽一定要我讀師專,說女孩子只要當老師就好。我家四姊妹全是老師。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當初為何不讓我去讀台中女中?

這影響我帶安婷的心態。我提供她學鋼琴、跳舞、學畫的機會,但如果我看到她根本沒興趣、沒潛力,不會勉強。後來,安婷不想彈琴,就去學吉他;跳舞看她像個笨天鵝,算了算了;畫畫也不太愛。我不想複製我媽媽的方式,我希望給安婷一條寬廣的道路,但不要按照我希望你走的路去走。我和她爸爸都不用框架去框住這個孩子。

我從不勉強孩子做什麼,只有獨立單飛、去看世界這件事,我一定要他們去做。安婷國小、國中畢業後,我訓練她自己一個人坐飛機去美國找阿姨。小學那次拜託空姐,國中要自己去,她會怕不想一個人去,一直哭,我心疼,但還是要讓她去。結果從一個不敢自己跨出去的孩子,變成有信心的路程。

女兒劉安婷:高一升高二暑假到史丹佛大學參加夏季大學,開啟了我想出國念書的契機。當時在台中女中語文資優班,我是學校考上台大的希望,全世界都反對我高中畢業就去留學。班導王琇嫻是第一個幫我擋下排山倒海般襲來壓力的人,每天在我的聯絡簿裡寫著滿滿的支持,陪我講電話到半夜。她跟我爸媽說,應該要讓我試試看。但我媽希望我留一條後路在台灣,所以我就早上讀台灣的考試,晚上準備美國的考試,最忙的時候一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很累,但動機很強。因為我無法接受,為何我這麼努力,只能接受這樣的填鴨教育

討厭台灣的教育體制就算了,不過只是想出國念書也能受到那麼多打壓,我受不了這個地方,怎麼樣都要逃出去。三月放榜知道我甄試上了台大,美國大學成績要四月才出來,我必須在美國成績出來以前決定要不要去台大報到。所有人都叫我去報到,但我就是不願意。我對台灣的教育生氣到我完全不想給自己留後路。我媽建議我可以去報到再放棄,但我不要就是不要,打定主意就算我今年沒考上美國大學,我明年重考還是要出去。所以我就沒去台大報到,我媽也很了不起的沒讓我去報到。

感謝挫折,去掉資優生的驕傲......

女兒:我從小就是資優生,但有段時間的優秀很自私。念曉明女中時,國一上的成績非常好,我自負的程度幾乎破表。我從不願分享我的筆記,也不願浪費時間教別人。國一下有同學對我忍無可忍,就聯合所有的同學抵制我。那時真的很沒有自覺,都不知道同學討厭我很久了,直到那一天,那句「我們不是你的朋友,也不想跟你做朋友。」我才意識到自己被排擠了。

我從當初意氣風發的天之驕女,淪落到連班上原本最被排擠的同學都不願跟我同組、做朋友的全民公敵。國中青少年最在意的就是人際,之前我從沒意識到人際影響我的自信和讀書,被所有人討厭、拒絕帶給我很大的挫折,之後我成績一落千丈,回到家也不願跟父母講,都是關起房門自己偷偷哭,很倔強。

那狠狠一摔的過程賜給我同理心,讓我第一次體會到懇求別人幫忙的無奈與掙扎,第一次感受到一句冷言冷語的殺傷力有多強。和全班和好後,我主動和同學分享筆記,教同學功課,有了當老師的初體驗。

第二次的強大挫折在風風光光來到普林斯頓之後。第一堂通識經濟課,教授講的每個單字我好像都背過,但組合起來我就不知道他在講什麼。我從沒有當過一個教室裡最笨的學生,心好慌,而且沒人可以幫我,覺得很無助。

尤其英文寫作課,教授規定每週要交五頁的小報告,寫完後匿名寄給全班同學互評,教授會帶著大家一篇篇討論。那是很好的上課方式,但對我來說很可怕,我常常要花一整個星期甚至熬夜,才能寫出一篇不致於太丟臉的報告。到了現場,每次談到我的文章我都「銼咧等」,有人說,這開頭太弱、文法太糟糕、架構不完整、結論非常不合邏輯,甚至還有人說這作者到底怎麼考上普林斯頓的啊?

當時我好難過。以前在台灣念書一直都當「雞首」,來到美國名校卻當「牛後」,我的努力不再與成果成正比。在普林斯頓的第一年很難熬,壓力大到一聽到電話裡媽媽的聲音就會崩潰痛哭,甚至曾很憂鬱的在網誌上寫下:走出教室看到樹上有隻松鼠,我寧可做隻松鼠,因為至少牠不會被質疑為什麼可以在普林斯頓。

媽媽:放手的功課真的很難,過程中也難免拉扯,說完全不擔心是騙人的,我們一方面要放手讓她去,一方面又要從旁協助,陪她哭陪她笑。她剛去普林斯頓那段時間很低迷,我寫了一封email給她,鼓勵她,雞頭當久會斷頭的,因為驕傲會腐蝕你的心,迷失你的方向和理想。我告訴她,我們肯定你的牛後也不是每個人都當得起的,要她先放下對自己完美的要求,面對現在的不足,人生才有盼望。

後來她大學畢業,學士論文還得到全學院第一名,宣布時,我們都不敢相信,以為唸錯名字了。

成功不在有名利,在助人後獲得喜樂......

女兒:畢業後,我在美國做了一年的管理顧問,客戶是藥廠或醫院,年薪台幣兩百萬元,社會地位高,接觸的是CEO,有很多機會拓寬眼界。我工作表現好、主管很賞識我,表面一切都好,但我一直不懂自己為何無法沉浸在工作的樂趣中,也不知道為何要幫已經這麼有錢的藥廠賺更多錢,每天巴不得趕快下班。

爸媽長期在服務弱勢孩子,培訓課輔老師,我提議他們可以學「為美國而教」這個組織,讓熱情年輕人參與偏鄉課輔。本來我負責研究、幫忙做簡報,透過skype視訊給有興趣的人聽。寫完「為台灣而教」的企劃書,就很積極推銷給嚴長壽和方新舟這些前輩,但他們都跟我說:「應該由你們這個世代自己去做,而不是等著上一輩來解決問題,才會產生影響力。」嚴總裁說,年輕人應該去體驗「可承受得起的衝擊」。他告訴我:「我知道你會很辛苦,可能會失敗,我也很心疼逼你去走這條辛苦路,但唯有走過這條路,你才能去承受責任、做更大的事,你們的世代才會有希望。」講得我好感動。

決定冒險後,我回到美國把工作辭了、房子退租,看著那一台紀念爺爺、也象徵我在美國立足買的第一部金龜車被拖車公司活生生的拖走時,我忍不住蹲在原地痛哭,因為我真的放棄了曾經夢寐以求的一切。我買了單程機票,從紐約一路哭回台灣。回來時等於是把後路都燒了,只能往前走了。

到現在,我還是擔心,因為我面對的是重視輩分的體制,不管我有多少資源、多少熱情,在外界的眼中,我的在地經驗不足,是一個很菜的老師,而且還是個外來者。我覺得自己先天上有很多無法改變的劣勢,也不覺得自己最厲害或最有資格來做這件事。登高一呼的風險是會受到眾人的檢視,但反過來也能引來更多志同道合的同伴。

媽媽:安婷決定回台灣,出乎我們意料,爸爸一直鼓勵她不要怕失敗。我們看到她對「為台灣而教」的熱情。她說心裡這把火不燒掉,會很難過,年輕時一定要做做看,不然會後悔。她去結合年輕人、自己去募款,TED演講完,好多企業主動要跟她合作。

子女功成名就當然是所有父母的期待,但是從我們自己的人生經歷和信仰知道,做心裡有熱情的事,目的不為功成名就。而是幫助弱勢、偏鄉孩子,會有一種莫名的喜樂在心裡。很好的職業固然讓人羨慕,但人兩手空空來到世界,離開時你帶走什麼?留下什麼?這才是真正的成功。

 

==============================================

劉安婷的家在台中市經國園道旁的巷弄,四樓歐式建築的透天厝,幽雅靜謐,「九年前,它還是日式平房,媽媽從小在這兒長大」,翻新改建變成透天厝。
爸爸劉宜中是台中林業生基金會創辦人,他設立了「創路學園」,專門輔導中輟生復學。劉家一樓是爸爸的辦公室,二樓是外婆家,上了三樓才算「正式走進」劉家大門。
劉媽媽林宜蓉是台中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小學的音樂老師,陳設充滿濃濃的歐風,劉媽媽一手包辦室內設計,她重視親子關係,三樓是全家的活動空間。
劉家重視家庭氣氛處處都可見得,劉爸爸說,「從小學開始就由爸爸準備早餐,三明治、煎蛋、水果……媽媽準備晚餐」,飲食習慣就讓孩子感受「雙親」的愛。
劉安婷從小受父親影響,立志要回饋社會,她最大的夢想是進入聯合國工作,幫台灣爭取國際權益,因此才打算赴美就學。順利上榜後她閒不住,找出自己的國中筆記本,輔導「創路學園」的中輟生參加基測。
劉爸爸退伍後才考進台大法律系,談吐溫文儒雅得他回憶年少求學歷程是一種填鴨式教育,因此從不干涉兒女的求學方式、不教兒女讀書技巧,讓孩子自己探索興趣。
劉媽媽笑說,「安婷是宅女」,聽媽媽這麼一說,劉安婷回應:「家是我的力量來源」,她並非足不出戶,「在家裡很自在」,射手座的她不喜歡受拘束,因此不補習。
為了準備美國大學入學測驗,劉安婷高三下學期請了一百四十節的假,「快半個月沒上學」,劉媽媽全力支持女兒,「她請假又不是做壞事」。
劉爸爸也說,「孩子的想法聽在大人耳裡,有時太天真,分析利弊後若兒女仍堅持己念,就讓他們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筆記,電腦做的
每個滿分考生,幾乎都強調「不熬夜」。劉安婷生活起居習慣「自由自在」,她入睡時間偏晚,但絕對不熬一整夜。
不補習的劉安婷,下課後充分運用自己的時間,放學後並未馬上k書,全家一起吃晚餐、看新聞,八點左右才開始念書到午夜。
她習慣關起房門讀書,中間會安排三、四個休息時間,「最期待媽媽送點心」,她也會彈吉他、練鋼琴自娛。她說,「關上房門表示我要念書了」;劉媽媽則說,有時送點心給女兒,看到她不小心睡著,絕不會叫女兒起床,尊重女兒的作息。
劉安婷習慣「數位學習」,她擅長利用電腦製表格、做筆記,「打字的過程,能強化記憶」,也會瀏覽美國社交網站「Facebook」訓練英文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wongliin(小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