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培養專注力的好方法

文/洪蘭(國立中央大學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很多父母都為孩子上課不專心,做功課時寫一個字玩一下而苦惱, 家長問我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孩子專心?」

  其實,注意力是人的本能,不需要教,凡是新奇、快速、 會動的東西都會吸引孩子的注意。但是它的本質是短暫的, 注意力不能在同一個地方停留很久,因為大腦的資源有限, 它像飛機場的塔臺螢幕一樣,要不停的更新,以免敵人突然冒出來, 萬一沒看到,就會喪命。因此,大腦一旦熟悉了那個東西, 知道它無害,便不再處理它,我們就有如「入鮑魚之肆, 久聞而不知其臭」了。小孩子的注意力本來就很短暫, 只有動機可以使它變長,因為動機決定大腦資源的分配, 小孩對有興趣的東西,例如螞蟻搬家,可以端詳很久。 要使孩子專注,必須從動機下手。

  因為人類的大腦不是演化來閱讀的,閱讀是文明加給它的額外負擔, 因此閱讀不是本能,而是習慣。大腦有很大的可塑性, 可以因應外界的要求而改變。為了閱讀,大腦做了很多調整, 例如借調原來處理臉的部位來處理文字。實驗發現, 文盲的大腦跟識字者的不同,就是一例。
 
  一個平日不閱讀的人要他看書,他會很吃力。不是他看不懂字, 而是他沒有閱讀習慣,注意力維持不久,眼睛會一直跳開。因此, 孩子從小要養成閱讀習慣,未來才看得下書。培養專注力不難, 可以從親子共讀著手。讀書時,把孩子抱在懷中, 因為懷抱是溫暖的,孩子會喜歡,加上父母的注意力都在他身上, 孩子感到被尊重會很快樂;一旦孩子把閱讀跟快樂連在一起, 動機就產生了,大腦的資源就會分配到閱讀上。 當孩子讀的文字量越來越多時,他的專注力就會越來越長。 所以閱讀是培養專注力的好方法。

  孩子功課做得慢、不專心,大部分的原因不是孩子大腦有毛病, 而是作業太無趣。在責罵孩子之前,不妨先看一下功課內容, 說不定連我們大人也坐不住。(試想: 你能夠坐在椅子上抄十遍課文而不動嗎?) 美國極力提倡作業跟生活結合,就是發現當所學能所用時, 孩子會好好學習。與其責罵孩子不專注,不如改善作業內容, 使孩子自動專注。

  另外一個能夠改善專注力的方法是運動。研究發現, 當人們專注做一件事時,大腦中的多巴胺和血清張素的濃度都很高( 治療「注意力缺失和過動」(ADHD)的藥——利他能(Reta lin),就是使大腦分泌較多的多巴胺)。研究也發現, 運動到某個程度時,大腦會自動分泌多巴胺、 血清張素和正腎上腺素,這些神經傳導物質都跟學習與記憶有關, 所以孩子運動後的學習效果比較好,記憶力比較強。

  因此,孩子不專心時,不要罵他, 因為他的大腦本來就不是演化來閱讀的,但是大腦可以改變, 我們要「引誘」他改變,孔子不是說教育要「循循善誘」嗎? 我們一定要了解閱讀不是本能,它是人類了不起的成就, 所以要耐心去引導孩子,再利用運動來幫助孩子學習, 使學習變得容易、有趣。

  當孩子喜歡學習時,他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因為天下所有的門都會為喜歡學習的人而開,將來他就無往不利了。

 

態度才是成敗關鍵

朋友六十大壽,我們幾個羅漢請觀音,給她慶生。去她家接她時, 發現她從名校畢業的兒子竟然在家!原來又在待業中。

  席間,她為孩子抱不平,說最近坊間有好幾本她兒子校友寫的書, 她都買來看了,發現她兒子的能力一點都不比別人差, 卻一直在換工作。她感嘆孩子的時運不濟,懷才不遇,找不到伯樂。 她問我們哪裡有好廟,她要帶兒子去燒香。我們都不敢回答, 因為她兒子的問題不在「才」,而在於他的「態度」。

  朋友所說的那幾本書,我也看過, 那些成功的校友和她兒子最大的差別在於她兒子愛計較。從小, 不論分配到什麼工作,他都覺得別人的工作比較輕鬆,總吵著要換; 哪怕同是掃地,他也覺得別人的掃帚比較好用。 他這種態度在公司裡當然不會升遷,更做不久,因此一直換工作。

  人生路很長,沒有朋友扶持,會走得很辛苦。現在很多人抱怨寂寞, 卻很少低頭想一想:為什麼我沒有朋友? 我在做人做事上有哪些不周到的地方?其實,友誼是要經營的; 也就是說,人要花時間相處,才會知道彼此的性情, 才知道能不能合作。這是為什麼在《為自己爭氣》中, 潘健成創業的夥伴是他的大學室友,他們同吃同睡,念同一個系, 知道彼此的理念,所以可以共事。就這一點而言,大學生最好住校, 因為人都有缺點,只有生活在一起,才知道對方的缺點; 能容忍這些缺點,才可以成為一生的朋友。

  很多父母怕孩子被朋友帶壞,不讓孩子交朋友,這是不對的。 古人有句話可以區辨君子與小人:「君子如水,小人如油。水味淡, 其性潔,其色素,可以洗滌衣服汙穢,沸後加油,不濺出;油味濃, 其性滑,其色重,可以汙染衣服,沸後加水,必四濺, 小人無包容之心。」我父親常用他生活周遭的人與物, 教我們如何分辨損友與益友。畢竟人的額頭上沒有刻著「君子」或「 小人」,如果沒有經驗,是看不出來的。

  父親說:「有錢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平順時, 朋友知道我們是誰;困厄時,我們才知道朋友是誰。 我父親也曾吃過朋友的虧,但是不必因此而不敢交朋友。 他曾與朋友合夥做生意,失敗後,貨物、現金都被大家分去了; 郊外工廠的地沒有人要,就給了我父親。二十年後,臺灣經濟起飛, 那塊地就值錢了。

  父親告訴我們,心大福大,不要計較,好朋友是上天給我們的福賜, 長久的友誼是建立在自己的人格特質上。他說:「『任難任之事, 要有力而無氣。』困難之事盡力去做,不要抱怨,所以有力而無氣。 『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對難相處的人, 即使知道也不要多言。」西諺有句話:「聰明的人不需要你講; 愚笨的人,你講了他也聽不進去(Wise man don't need it. Fools won't take it.)。」忠告只有在別人問時才說,這是做人處世之道。

  看到時下年輕人碰壁,很感嘆現代父母只重視功課, 卻忘記了做事的態度、待人的禮節, 才是出社會後決定成敗的真正因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ngliin(小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