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在與朋友聊天,聊到要幫人解決問題常常是很難的;就算是幫別人分析感情問題或職涯規劃,也都沒想像的簡單。 常常就只能眼睜睜看著對方走入一個糟糕的出牌方式,並得到一個誰也不希望看到的結局。。
對這狀況他認為是因為想改變的人少,大部分人安逸於既有狀況。 「找人商量」其實多只是想發發牢騷,或是想有人幫自己的看法背書。 如果你沒能認同抱怨者的看法,那無論給甚麼建議,最後往往對他們都是耳邊東風。
但我總覺得,應該也不需要這麼悲觀。 一部分人確實是不想改變、或害怕改變、或身心已定型而無法改變;但真心想改變的人還是有的。 只是他們常會卡在幾個盲點,以至於最後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部分我老覺得很有意思。 因為心理常常主導人的外在行為,所以若不搞清楚心理面對決策的干擾,常就會順從內心的聲音,而做出一個客觀來看不好,但卻自以為是理性分析下的行動。 這類盲點不管是個人職涯路徑的改變、愛情策略的調整、或甚至是企業改造我都看過有人掉入類似的陷阱。
所以如果呢,若你剛好是個一直很努力、很有心想自我改造,可是始終沒有看到成效的族群,那或許可以思考看看是不是剛好卡在下面三個問題中:
問題一 搞不清楚自己「真正」要甚麼。
常看我們部落格的朋友應該很清楚。 我們兩個人的中心思想,就是人生是一直不斷的取捨與交換。 拿你手上有的東西,去換取你認為值得且需要的東西。 若你不能搞清楚自己真心想要甚麼,那所有的交換(包含不做選擇所造成的時間消逝),都只會帶來失望與遺憾。
但這段要特別強調的是,最容易掉入第一種決策謬誤陷阱的,其實反而是那些一下子就斷言自己有想清楚的那群人。 因為很多時候想清楚其實沒想像的簡單,很多人只是先看到眼前的問題,於是就一股腦的認為那是他的最痛、想找個「止痛藥」,並沒有退一步從大局來思考。
像板上的網友應該會注意到,我們部落格有篇很受歡迎談失戀的文章探討失戀系列(一)急救失戀,如何從失敗中存活 」,其中就常常有人會來留言求助於他本身的失戀問題。 我對每個來求助的網友都會先問:「你要甚麼?」
有人就被問得莫名其妙:「我沒有要甚麼,只是想解決失戀問題。」
對,但常常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 像我每次聽對方這樣說,我也不多說,就直接建議苦主該立刻跟對方斷絕一切聯絡。 這時候你就會發現苦主開始猶豫了,會說出一堆擔憂:「搞不好她後悔了怎麼辦?」、「我還是會擔心她啊」、「我不想這麼極端」、「沒有比較溫和的方法嗎?」
數次訪談後你會發現,他其實想要的是復合而非走出來。 既然心裡希望是要不計代價的復合,那教他所有遺忘與康復的手段,就不可能真正發揮作用。 他自身的潛意識更會抗拒這類解決方案,最後當然是波折半天卻毫無進展。
那失戀者的反應好在還都很類似,所以這事情上比較容易找出對方真意;但很多別的事情,我們外人就不這麼容易判讀了。
所以我其實很少去相信別人說的需求。 因為大部分我們嘴裡講出來的需求,常常都是「政治正確」的答案,但那未必是你我內心真正的聲音。 真正的聲音則受限於可能是世俗上認為不對的、會遭來敵意、骯髒的、甚至不道德的,所以往往大家羞於承認。 若是這樣的原因,無法對第三者坦承這點我覺得還OK,但最少人要永遠對自己坦承。 自己總得搞清楚自己要甚麼,才會知道自己在後續出牌時,到底該如何「取捨與交換」。
很多人是義正嚴詞到連自己都相信了那表面上「政治正確」的需求,但最後行為無法說服潛意識,就只是讓自己、也讓周圍的人都辛苦。 「自以為要甚麼,跟自己真正要甚麼,常常是天差地遠的兩件事。」 但不搞清楚,就很難讓自己得到快樂呢。
問題二 對於代價的認知不夠
前段提到,我第一個問題會問「你要甚麼」。 如果來諮詢的人能有說服力的回答(不致於讓我覺得要的、跟講的好像不同),我就會問第二個問題:「除了正常代價以外,你還願意多犧牲到甚麼程度?」
為何會這麼問? 因為畢竟會來問別人自己該怎麼辦的時候,表示當時已經不是處在完美狀況了。 比方說失戀要挽回,這跟正常追求需要付出的心力絕對不一樣,是必須要多犧牲一些甚麼來拉近Gap的。 說起來,這也有點類似專案管理中所謂變更管理的精神 - 已經發生了卻又要變,那通常就得付出更多啦。
問這個還有另一個隱含的關鍵在後面,也就是:「當人仔細想過並理解所要付出的超額代價時,他很可能發現那已經遠遠不值得,而需要回頭修改自己的需求。」就像我每次把變更所需要追加的預算提給老闆時,常常有50%的時候,老闆會突然發現原本覺得很重要的追加物,一剎那變得好似沒有也沒甚麼關係了(笑)。
但大部分的人在人生中會輕忽這問題。 這又可以分兩個類似但稍微有些差異的種類。
一種是本身不喜歡多想、較為浪漫、極度樂觀、覺得船到橋頭自然直。 他們通常等到最後發現代價這麼大時,才氣急敗壞的覺得「社會怎麼這麼不公平」。
另一種,則是不相信等價交換的原則。 他們總希望甚麼都能保有,一項條件也不願意犧牲。 總是跟我講說,最好甚麼都要兼顧啊。 我也總會跟他們說:「這幾乎不可能,我沒辦法有這種方案。」 他們就會想說:「應該沒這麼糟吧? 那我就再自己試試看吧。 搞不好過段時間就會有甚麼不同了。」
等自己碰撞一段時間,認清楚真的只能選一兩樣最重要的東西時,其實時機已經又過去了。 這時候,若要達到相同的功效,犧牲的代價得要更高。 但當事人往往又不願意了,想說之前不是只需要10元,現在為何需要50元了,然後又想自己再試試看。 (你看,分明是一整個惡性循環。)
但人若不願意在對的時間投入代價,後面要不是得付出更多,要不就可能直接一敗塗地、連改善的機會都再也沒有了。 等到後悔真的願意聽別人建言時,很可能已經錯過任何機會了。
問題三 總能選出最差的出牌法。
這種是知道自己要甚麼,也願意有所犧牲。 可是每次犧牲的順序常讓人傻眼,是會選些如果我來選時怎麼也不會選的路徑。
但有趣的是,這種人大部分不是缺乏智慧的類型,只是有些性格上的缺陷。 這大概也分兩大類型。
第一種,他們很有自信,但缺乏遠見。 常常沒辦法從大局來決定實際的策略與各行動方針,所以決策上常常見樹不見林。 是那種典型「會贏了衝突,卻輸了戰役的那種人」。 加上因為對自己很有自信、很多也確實有些小聰明,所以雖然問了別人的意見,但怎麼樣最後都覺得還是自己想的對,並堅持自己的方法去解決眼前抓到的那件事情。 但那件事情很可能根本不重要,也根本不該花心思去面對。 只是因為常常選擇去關注微不足道的事情,大事情自然就忽略了,也常常在大機會上錯過。
我總覺得這類型是我人生中每次碰到就最傷腦筋的一群人。 因為不管怎麼建議,他都會選擇忽視,並把焦點專注在一個你覺得很不可思議的議題上。 這類人老實說我至今束手無策。 如果是朋友,雖然還是會盡量客觀但輕描淡寫講講我的看法;如果是職場上,我則只有避開一途。 因為實在也不知道能有甚麼幫忙的方法,反而有可能因為試圖幫忙而拖累了自己。
另一種人,則是容易衝動做決策的類型。 比方說,因為生氣而離職、跟女朋友吵架而動手,或為了一個小點小事情鑽牛角尖,或是習慣過度micro management。 他們都會在逼急的狀態下,衝動的處理或選擇眼前激起他們情緒的東西。 回頭你問他們,她們也知道那樣做是不好不對的。 可是事情到頭時,還是會因為衝動選一個,然後就把狀況搞壞了。
這類我也不知道能怎麼協助,畢竟人的命運最終還是得自己負責嘛。 我思考很久,唯一能解的,只有當事人是否願意自覺而已。 畢竟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一個人如果做決策的原則是相同的,那人生的方向其實將很穩定(PS雖然在此穩定不是一個好的形容詞)。 以會見樹不見林、或是會衝動出手的人,那在所有事情上都很類似,最後自然很難有甚麼很自豪的人生成就。
所以我每次都會勸朋友,如果老是遭遇壞事,很可能是自身問題。 從自身改善起,有時候比一切其他方法都好得多的。
當然,前兩項也是一樣。 對自己誠實,並用力探索內心對於代價的看法,人生很多時候將能順暢多的喔! 尤其一旦覺得自己陷入困境時,更要立刻往自己內心探索,詢問自己在兩難的狀況下,到底自己要甚麼、又能付出甚麼? 不要貪心,貪心永遠只會帶來厄運。 而務實會可能讓你脫出、甚至得到超過你預期的結果。
- Jan 20 Mon 2014 23:00
FW :讓人改變為何很困難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