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被稱為「股神」,也被視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靠著投資致富,時常公開建議人們應該有的投資心態,他曾說過,人們應該盡可能的投資「某項東西」,因為它的報酬率最高,而且任何人都可以接觸的到。究竟是什麼了不起的資產,他會這麼看好?
答案就是:你自己。
人生中沒有哪一項投資,會比投資自己更划算。──華倫‧巴菲特
巴菲特把投資自己分成5個面向:
1. 保持健康的身體和性靈
你只有一副腦袋和一副身體,所有一切都依賴肢體和心神,否則你無法創造美妙的生活。要保持身心健康並不困難,透過閱讀書本和雜誌,培養你的思想;每天運動、好好吃飯、多喝點水、正常睡眠,則是保護身體的祕訣;
要想提升性靈,那就從善待別人、常抱感謝開始。
2. 培養好習慣,堅持執行
想想要做哪些事,可以讓你的日子過得更好?可能是運動、可能是專心工作、可能是和別人說聲早安,只要你發現了這些事,就從當天開始執行,然後明天也做、後天也做,漸漸養成習慣。從小事做起,一件件的累積,你會發現自己的生活,一天比一天過得更順利、更開心。
3. 永遠不停止學習
巴菲特從不讓自己停留在既有的知識,他會閱讀新知、參加研討會、和專家交談請教、深入研究自己喜歡的事物。所以他會有新的想法去面對世界的變化,而不是永遠抱持同一套思維,固守不變。
4. 慎選好友
你平常花最多時間溝通的朋友,將影響你成為什麼樣的人。
回頭觀察你現在的朋友們:他們帶給你的是幫助還是煩惱?他們積極的面對生活,還是習慣負面思考?你和他們相處時會覺得很棒,還是打壞情緒?
如果答案都是後者,你可能要考慮限制自己和他們聊天的時間,並尋覓其他帶給你正向幫助的新夥伴。
5. 做你喜歡的事
巴菲特的最後一個建議,是如果你只能活這麼一次,何不發揮得淋漓盡致?當你察覺自己真心想做的事,別猶豫,就大膽的去做吧!這會讓你每天興奮地起床,而不是限縮自己,只為了在無聊的履歷表上添個幾筆。
================================================
巴菲特成為鉅富的真正原因
「喜愛金錢,並專注於贏得財富」,造就了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股神、是世界第二富豪的地位。不過,他愛錢,卻不貪婪市儈;他愛投資,卻很專注自制;他已經很有錢了,卻節儉、用功研究投資標的、熱愛工作依舊。
在財富之外,巴菲特更以謙和、幽默與正直的性格,贏得人們的喜愛與尊敬。
1. 熱愛賺錢
從童年開始,巴菲特就展現出對「賺錢」的天分和熱愛,10歲就展開打工事業:買來6罐包裝的可樂,拆開來賣賺取差價;撿拾回收高爾夫球,然後到球場兜售……。
到了15歲時,他已經靠送報賺進超過2000美元,並買了一塊40畝的農地出租給佃農。他在高中時的自我介紹詞是:「我是來自內布拉斯加的華倫‧巴菲特,在中西部擁有一塊農地。」
2. 討厭「輸」的感覺
喜歡看著錢不斷增加的巴菲特,不愛輸錢,更不喜歡輸的感覺。他曾說過,一旦公開參與某件事,「就只想贏過別人」。甚至,某次和朋友6歲大的兒子下棋時,一看情勢不妙,便猛力追擊對方,直到贏了才罷手。
波克夏早期投資人之一威廉‧安格爾(William Angle)這樣描述,「華倫看起來很好相處,但是一虧損就會讓他火冒三丈,因為他喜歡贏。」這種對「勝利」的執著,讓巴菲特特別專心於研究風險評估,絕不做冒險的投資。
3. 消息越多,更要簡單專注
投資最常見的問題往往不是資訊不足,而是小道消息太多。巴菲特過濾雜訊的方法,就是專心。「不要去想市場在做什麼,只要想你知道的企業,專心在這家企業上。」他每次只選一種行業,培養相關專業知識,建立起自己的「能力圈」,唯有徹底了解一家公司的優缺點,才會做出買或不買的決定。
這也是巴菲特終生不願搬到世界金融中心紐約的原因。「在這裡可以思考,對市場的看法更透徹;你不會聽到許多傳言,只要做著專心看桌子前面的股票;你可以想很多事。」
4. 長期的用功和紀律
建立能力圈並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的用功和紀律。巴菲特每天早上8點半上班,下午5點半下班。一進辦公室,他會先打開電視,以靜音模式播放CNBC財經台,接著閱讀十數本各領域期刊和股票與債券通訊,廣泛涉獵市場情報。下午則看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旗下事業送來的各種月報、周報、日報,掌握各種業績變化。有空時,再看數百家他有興趣、但尚未購買公司的財報,以備不時之需。
日積月累之下,巴菲特甚至比投資標的公司內部人員更了解其企業本身,分辨哪些好公司的價值可能被低估,哪些又只是一時炒作,精準掌握市場變化,因而總能買進中意的目標。
5. 自信堅持,謹守能力範圍
謹守能力圈範圍,「不買自己不了解的股票」,是巴菲特堅定不移的原則。2000年科技股狂飆時,他便以無法評估這些公司為由,完全沒有進行相關投資,不但引發各界質疑,導致波克夏股價大跌,連知名金融雜誌《霸榮周刊》(Barron's)都以「華倫,你怎麼了?」(What's wrong, Warren?)做為封面故事,批判他過於保守,甚至已經過時。
但巴菲特對於這些雜音完全不予理會,等到科技泡沫破裂,大家才發現完全沒有遭受損失的巴菲特是多麼睿智與有勇氣。只投資自己所知道的,帶領巴菲特避開群眾的盲從,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判斷。
6. 畢生行為準則:誠信正直
「誠信正直」是巴菲特畢生的行為準則,他也以此做為公司經營和用人的最高準則。「雇用員工要看3種特質:正直、聰明與活力。如果沒有第一種特質,其他兩種將會害慘你。」
1991年,波克夏旗下所羅門兄弟(Salomon Brothers)的交易員,違法冒用客戶名字投標美國國債,釀成重大醜聞,引發外界嚴重質疑該公司誠信,瀕臨破產。巴菲特臨危授命接下董事長,寫了一封公開信,要求將各種違反法律和道德的事情都上報給他,甚至為此留下自家電話。歷經10個月的整頓,巴菲特最終成功挽救了這家公司。
7. 儉樸無華的巴菲特
巴菲特什麼都買得起,生活卻很儉樸。40年來都穿同款白襯衫、辦公室40年不換,開的車很普通,住的也是幾十年前買的普通房子,連《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董事長夫人造訪巴菲特家,也忍不住打趣說:「你只住得起這樣的房子嗎?」裡面唯一的「豪華」家具,是幾台四、五十吋銀幕的大電視。
出門時,巴菲特自己開車、自己提行李。女兒蘇珊(Susan Buffett)如此形容父親,「金錢只是他勝利的成績,他很少花什麼錢,車子與衣服都是用到破舊才換新的。」
8. 出去的愛愈多,得到的愛愈多
從小開始,巴菲特便很渴望博得他人好感,但青少年時卻曾為此困擾不已,甚至為了引人注意而到處惡作劇。後來,他接觸到人際關係大師卡內基(Dale Carnegie)的著作《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書中第一頁的一句話「假如你想採集蜂蜜,就不要踢翻蜂窩」讓他深受感動,並努力實踐,逐漸讓自己成為可親的人。
「要得到愛,唯一的方法是討人喜歡。……你給出去的愛愈多,得到的愛愈多」巴菲特將這個過程形容為雪球:「如果你裹在正確的雪球裡,它一定會滾下去。……我的意思不只是指錢滾錢,也是指你對這個世界的了解和你所結交的朋友。……你必須讓雪花願意黏在你身上。……你必須是那團濕雪,你最好邊走邊加上更多的雪,因為你不會再回到山頂,生命就是這樣運作。」
9. 幽默風趣,樂天得無可救藥
與巴菲特共事過的人一致認為,他「樂天得無可救藥,對人總是表示支持的態度,從不發怒。」巴菲特不僅會用許多笑話來闡述自己的想法或道理,讓人一聽就能心領神會,更非常懂得開自己玩笑,讓尷尬的現場變成開懷的場合。
1993年有記者問到巴菲特希望後人如何追念他時說:「這個嘛!我希望牧師說:『我的天,他真老』。」
1996年股東會上,有人問巴菲特如果被卡車撞到,該怎麼辦?他回答:「我通常會說,我為卡車感到遺憾。」
10. 對夥伴忠誠
巴菲特非常重視夥伴關係,對於合作愉快的夥伴,不僅給予最大的信任與授權,也不會因為短期的業績變化而加以責難,更不會輕易背棄或離開他們。波克夏沒有退休年齡限制,所屬各公司執行長的平均服務年資為23年,不曾有人離職轉任,而且除了一人為空降主管外,其餘全是內部晉升。
「如果你的經營模式就是一再將你所喜歡、欽佩、覺得有趣的同事拋棄,只是為了追求更高一點的數字,那麼成為有錢人又有什麼意義?我們喜歡更多錢,但不會為了錢而放棄一切」巴菲特說。
11. 惜福感恩
對於自己的成就,巴菲特向來歸因於社會體系給予他優厚的支持與回饋。「我的錢很多,代表我必須向社會做出許多回饋,」所以巴菲特不只會賺錢,也是非常慷慨的贈與者,除了為家人成立5個基金會,讓子女從事各自的慈善事業外,2006年更宣布將資產的85%(總值370億美元的股票)分20年捐給5家基金會,成為美國史上最鉅額的慈善捐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