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基金經理人教你:領22K,還能每個月「擠出」2萬5拿去投資的方法

給22K的你...
有人說:「有錢人與窮人的差別在於想法,想法決定了行動,成功的人願意做不成功的人不願意做的事。」
你這時代享受了網路帶來的方便,是我們那時沒有的,但成為地球村的公民時,你所面對不只是和你同齡的,還有來自全球的激烈競爭,也是我們那年代所不需要面對的。
和你分享一件事,更可印證這趨勢。美國有家信用卡做促銷,邀請我開戶,三個月內消費3,000 美元,贈送5萬英里的里程,無獨有偶,一家證券行也邀請我開戶存入一定金額,同樣送5萬英里,這相當於有兩張免費經濟艙機票,一張美國亞洲來回和一張亞洲地區往返。那天我打電話換票,對方英語流利,但口音很明顯是東方人,態度親切,完成手續後我好奇地問,「你在美國哪一州?」她說在馬尼拉,我一看下午6點鐘,老美下班了,亞洲接上來了,美國的勞工有抱怨嗎?美國人面臨全球的競爭也不是第一天了,要生存就得想辦法。
每個時代都有他們各自的優勢和挑戰,我們那時接受美援,捐贈的麵粉吃完了,麵粉袋做成內褲,上教堂除了聽牧師講道之外,更關心是結束後的生活補助品,當年很追求物質,因為要照顧基本的生存。我們現在更講究心靈,你們一開始就在一個很講究心靈財富的時代,但未來的競爭不見得比我們輕鬆,我們是漸入佳境,以前要挑一百斤,現在才挑五十斤,你們可能剛好反過來,未來世界競爭力弱的,都會「薪」如止水。

既然環境這麼競爭,如果我是你,會用什麼方式快速的突破現狀呢?中國的老祖先早已告訴我們密碼,這個連老外都在偷學。
著名的基金管理者, 約翰. 坦伯頓(John Tempton)提到他大學畢業十五年來,每年存下50%的收入,這還真讓我嚇了一跳,因為以一個外國人的消費習慣,很少有這麼高的儲蓄力,這個連老中都未必做得到,表示他有相當的紀律和自持能力,也難怪他可以成功。

我的實務經驗也可以證明這點,不僅是我,在我客戶中可以快速達到財富自由的,其實都跟坦伯頓先生的做法非常接近,沒有傳奇,頂多是公開的密碼,為什麼說是公開呢?因為許多人都知道,但做不到。
那密碼是什麼呢?就是透過「」與「」快速的累積資金,然後投入有成長型的投資工具,例如全世界的指數基金,讓全世界的一流企業家為你幹活,那麼如何具體的落實呢?以下是我給你的建議:

1. 做好時間管理

你第一階段需要盡快進入工作狀況甚至勝任,為什麼要建議住所靠近公司呢?是為了節省通勤的時間,每天節省一個小時以上的,不論是拿來專業進修、課程學習,或做其他副業,都物超所值,日積月累會產生明顯差距,你或許會擔心公司附近的房租比較貴,我想你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先別說省下了交通費彌補了房租,我再問你,「我們是怎麼認識的?」你應徵了我們民宿的以工代宿,而且表現好,所以延長了一個月做我的特別助理,做一些文稿的整理,不但玩遍花蓮,也學到一些財務的觀念,這些觀念可能都會影響你一生,如果當時我們都沒有嘗試,怎麼會有合作的機會呢?說不定你可以在公司附近方圓10–15 分鐘的地方,試著找到以工代宿的機會,或以工降低房租,靠公司近,有效運用時間。
2. 專業上的充實和提升
永無止境,而且是幫助你脫離22K重要的憑藉,但每個人時間有限,需要用心找對方法和時間管理。
學習先讓別人利用,進而借重學著像海綿般飢渴的吸收,但別像菜販論斤稱兩,第一個階段不要計較,把握任何的學習,太短視的酬勞計較會讓你推掉很多機會,當能力夠時,市場不會虧待你。
3. 儲蓄和投資
每個月最少以1萬–1.5 萬的存款進入台美兩地的指數基金,把握這幾年快速搶占第一個灘頭,你沒有看錯,我也沒算錯,只要你願意,接下來告訴你方法:
我們先從最大的開支入手,什麼是最大的開支呢?房租,這個項目只要你用心,絕對可以找到方法省下來,如果被信任,有些家庭提供簡單的環境整理交換住宿,讓我告訴你一個故事: 我有位紐約的朋友,太太因為帕金森症不方便,他們在華人圈子徵求以工代宿,每天做一個簡單的晚餐,你猜是誰來應徵?是上海知名大學的一位來美短期交換的學者,所以這個簡單的家事除了省下房租還省下餐費,紐約的房租貴,大學教授都願意做,相信你也可以嘗試勝任。
但這不是我希望教導你的,我希望你學習到的是,動一點腦筋和方法就可以有機會免費住宿,不需要每天投入一、兩個小時,這是什麼方法呢?這是我當年出國前的副業,但接近一般人全職的收入,我當時做法是,租了兩層房子並購買二手家具再分租出去,選定的地點在師大附近,當時沒有像現在網路這麼方便,布告欄貼滿了廣告,早上貼的可能被下午的蓋上去,由於是市中心,吃住交通都方便,所以不乏承租者,我還記得當年的廣告詞,別人寫的是「吉屋出租」,我寫的是「為你留一盞燈」。
二房東也是一門生意,要做規畫和成本估算,例如購買二手的家具,通常最大可利用的空間是客廳,但隔間最好是可以活動的,而且考慮成本,我就是利用衣櫃和書櫃做隔間,再做一個簡單的加工,如果你願意,這個客廳足夠再隔一間給你認識的朋友,以較低的房租出租,每個月3千塊很有吸引力,條件是有時他可以幫一點忙,例如移動家具。
任何事開始都要摸索,當二房東也有要學習的,例如給屋主的租金必須準時,只可提前,不可延後,因是信用問題,而且要注意法規及安全,如果你還能參考我們在經營民宿的房間布置,有時一個色彩、一幅掛圖,甚至一個燈飾,都可以讓感覺不一樣,用心就可以做出一些市場和區隔。
等你有心得,還可以在附近找到第二棟,那麼每個月要賺得1萬5千元的額外收入不是件難事,當然任何事情都有挑戰,那麼你學著克服,天底下也沒有白吃的午餐,至於較多的細節,也可以上網、買書,或請教別人的心得。

4. 健康的飲食和費用的節省
建議你有一個專屬的冰箱,再到大賣場採買食材,或許你可以將整個禮拜一定的量煮好之後分裝冷凍,前一天拿出冷藏,第二天早上只要很短的時間就可以打理好自己的早餐,比你在外面早餐店買的還要健康,而且省錢。
經營餐飲後,我才發現許多加工食品的不健康和危險,年輕時千萬不要因為有條件而糟蹋了身體,要不然以後身體會反過來糟蹋你,就算賺到了錢,你也無福消受,自己做有兩個重點,健康又省錢,有了健康的身體,你所賺到的錢也才有意義和享受,如果你可以在住的附近找到喜歡的餐廳,看看是否有每天一個半小時的打工機會,這個時間剛好是你通勤省下來的,除了有工資以外,還可以節省一餐,說不定還有多餘的可以打包,這樣可以省下兩餐,每個月省下2–3,000 元的伙食費。
接下來看看成果:
(1)省下30%的22K工作收入6,600,那麼;
(2)省下自己的房租5,000 元;
(3)二房東的獲利5,000元;
(4)伙食費省下2,000 元,每個月最少可存18,600 元。
如果你開始駕輕就熟,還有興趣管理第二棟房子,那你每個月存下的金額就可以提高到25,000 元以上,可以投入台灣0050 或美國的標普500。這個不起眼的動作可以讓你比更多人快速達到財務自由,這樣的做法很可能五到七年,就有機會達到10 萬美元的第一桶金。
別告訴我時間不夠或這有多困難,這是一個要不要、想不想的問題,我有位朋友,手下管理了52戶套房、一間民宿,以及一個農莊,而且還抽空完成了國立大學的博士學位,以上我所提的任何方法都不是理論,都是我親身做過看到有實效的,(當然,也可以找其他適合你興趣、專長且不影響正職的方法。)如果你渴望財務自由,而且享受自食其力的樂趣,你可以參考這些方法。

5. 人脈的拓展和建立
不是認識的人多就叫有人脈,跟我一樣來自於台東的一位女性企業家余湘說,「工作上去瞭解別人,也讓別人從工作上瞭解自己,這是最扎實的人脈。」不要小看這句話,這可以點出許多人在人脈上的迷失和做法上的錯誤。
余湘的企業掌握了台灣四分之一的廣告,她一輩子沒有遞過履歷表,總是被挖角,我想她工作上受肯定,在為人處世方面也一定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在你周遭,一定也有你生命中的貴人,如何得到這樣的機會,那可能你要在為人、處世、工作上,下功夫,這是一輩子要學的課題,然而,一旦能夠扎實的建立,你的人生就不是那麼辛苦的單兵作戰,機會也伴隨第一桶金的到來。
要勤又要儉,或許你會覺得育樂都沒了,當然不是,我會建議你每個禮拜招待朋友外出用餐,犒賞自己,兩次正餐,兩次簡餐,約3,000元預算,用來聯絡感情、開拓人脈,除了招待曾幫助過或給你指導的這些人,最重要的是來自於你內心的真誠感謝,一張溫馨的謝卡和愉快的用餐,都可以找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朋友。
以上做法會很困難嗎?這取決於你的態度,賈伯斯當年不想浪費養父母畢生的退休積蓄,所以大學休學跟同學借住,有時到印度寺廟吃免費的餐,林書豪在沒有獲得合約之前,也是睡朋友的沙發,你的情況都不會比他們兩個糟糕。至於坦伯頓先生每個月存下50%的收入,如果做不到,也可以參考。不要低於30%,只要你願意照我的建議,你會比許多人更早擁有自己的房子,因為你渴望成功,而且願意為成功「暫時」付出犧牲。(人生就像兩杯酒,一杯是甜的,一杯是苦的,先喝了甜的,剩下的就是苦的。)你放心,當你的第一杯苦酒喝完之後,人生剩下的就是甜酒了。祝福你!

http://wealth.businessweekly.com.tw/GArticle.aspx?id=ARTL000087529&p=0

=====================================

年輕人想快速脫貧?一個華爾街基金創辦人:存錢、兼差,拿去投資「這兩檔ETF」

洛克斐勒曾說過,「如果你把我全身扒光了丟在沙漠裡,只要有一隊商旅經過,我就可以東山再起。」這說明什麼呢?他已掌握了成功的方法和竅門。
台灣新聞報導,60%年收入4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120萬元)以上的人,還無法存到第一桶金(約3萬美元,指100萬新台幣),這當中,許多人勤奮有為,但如果多年來還未擁有第一桶金,代表有思考上的盲點,和做法上的錯誤。
今天就想跟你分享一些看法,告訴你幾個原則,雖未必都適用,因每個人的企圖心和想過的生活並不一樣,所以挑選你適合的,如果你的企圖心和方法都用對,挖到的不只是一桶金,一座金山都有了。

給自己專業的投資

說個小故事,我在美國企研所剛畢業時,想利用我們在台灣開店的經驗,找尋我太太可以經營的副業,有一次要賣店的老闆娘也是從台灣來的移民,她問我是做什麼行業的,我說是財務顧問和投資管理者(1991年才取得規畫師執照CFP),她那不可理解的眼神彷彿告訴我:「如果你是一個成功的投資管理者,怎麼還需要頂一個這種洗衣店,可見你還不夠專業...」雖然評估後沒買她的店,但她那個眼神更激勵我要成為專業中的專業,不過她並不清楚,我專業上的進修和太太的副業管理是可以並行的,不但不衝突,反而是加速第一桶金的獲得。

專業上的進修我到今天都沒有放鬆,關鍵的技術多懂一點,有時就因那麼一點,就起到決定的作用,不只如此,在專業的鑽研中,你的附加價值,薪資所得也會水漲船高,有些人甚至從專業的觀察中找到機會走進了創業,例如:
YouTube創辦人華人陳士駿就是一例,把影片網站放在網路上共享,也跟他在電子海灣的工作和觀察有關,也不是一步登天,沒有前面的辛苦工作,就沒有後面的聰明收割。
這樣的例子很多,投資自己和在專業上的鑽研,永遠是最好的,許多人在專業上也有這樣的用心,但還未達到績效,那就要檢討方法和做法。

創業

如果你成功挖到的不只是一桶金,而是一座金山,但它的難度最高。它所需要的人格特質,多數人都不具備,中國大陸企業家宗慶后說:「我認為做企業要有這些素質,特別在中國市場上,那就是詩人的想像力、科學家的敏銳、哲學家的頭腦、戰略家的本領。」當然未必如此嚴苛,但創業背後的真實面目,經常是伴隨著曲折、苦難和挑戰,如果方法錯誤再加上運氣不好,就算有理念也可能失敗,不但沒有第一桶金,而且還一屁股負債,當然,你如果真有興趣,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決心,那麼下次來談。

副業

至於副業,我認為比較簡單,只要投入,抓住幾個原則,是最容易看到成效的,想獲得第一桶金,應好好利用,說理論可能印象不深,講幾個實例,你可以藉此發揮運用。
台東是我的故鄉,這幾年的池上突然成了熱門景點,特別是金城武樹和伯朗大道,事實上,池上原本就很美麗,經過包裝之後,呈現了不同的風貌,小時候搭火車,大家都會刻意餓著肚子在池上買個便當,為什麼呢?因為跟池上的米好吃有關,那為什麼池上的米好吃而全省聞名呢?有三個特殊條件:黏土的土壤性質,這是其他地區所沒有的;鄉內沒有污染性工廠,沒有工業廢水,水質優;縱谷日夜溫差大,日照充足,稻米的成長期長。
所以池上米很受歡迎,常供不應求,如果我在外縣市想做副業,這就是可以考慮的產品之一,做一點功課,找出可以合作的農民,契作或代銷,可以先從你的社區開始,如果你還有些樣品,或可以告訴他們如何煮出好吃的米飯,客戶群不需要多,銷售這個產品每個月多1萬到1萬5的副業收入不是難事。這種因地緣關係的發現,也是一個開始。
以上產品只是舉例,只要找到好產品,你就有機會發展,最好從你有「興趣」和「專業」的項目開始,藉由你的強項往別的產品延伸,而你所做的研究,別人也有這樣需求,就可以建立目標市場的族群。
副業能不能成功,常取決於你有多強烈的成功欲望和行動的踏實,舉兩個例子:
你知道當年祖父為什麼要開養雞場嗎?因為當年祖母不到40歲,縫補衣服時,眼睛就已無法穿針線,醫生說營養太差,當時祖父是一個軍人,要養育四個小孩確實負擔不輕,買雞就不如養雞,所以養雞當年是我們的副業,可是因為這個副業撫養了我們所有小孩,也藉此存了一點錢,買地蓋樓,副業比主業做得還成功,因為我們沒有退路。
第二個例子,我當年念台北工專時,所有的生活費和學費都是靠年尾的聖誕卡,一方面我很享受自食其力的成就感,二方面家裡的經濟也不寬裕,我利用兩個月的副業,把三年的學費和生活費都賺進來了,而且你祖父要買地蓋房子時,還可以帶一點錢回家,我也滿高興的。1978年,也是我大二那年,聖誕節因碰到中美斷交而變調,大家都到松山機場丟雞蛋,民憤情緒做了極大的轉變,整個卡片市場幾乎滯銷,後來因廠商體恤收回卡片,要不然照合約,我可能還要負擔極大的虧損,當然這都是後話,以後再聊。但不可否認,當時這個副業扮演了正職的收入和功能。

節約勤儉的重要

有位窮人想向富人請教致富的道理,富人聽了微笑說,「我願意和你分享,不過請允許我先處理件事。」說著就起身把他四周的燈都關了,只留下一盞照明,富人說,「這樣不會妨礙我們談話吧?」窮人回應,「不會,但我也應該向你告辭,因我已知道節儉是可以致富的。」
許多人都想靠著聰明找到簡單的方法,快速的挖到第一桶金,這樣的天之驕子當然有,但很不幸的,致富沒有太多的密碼,多數人能夠致富,通常是由剛開始辛苦賺來的所得,進入一個會成長的投資管道,不管是房地產或證券或小型的生意,在沒有基礎之前,「勤儉」兩字,扮演了極為重要的關鍵。
在我的客戶群中,我只要第一次面談,大概就可判斷他致富成功的機會有多大,同樣是醫生的高所得族群,有預算管制和勤儉概念的,就可以將較高的儲蓄轉為投資,比其他沒有預算管制,隨興開支的,會更早獲得財務自由,就算是專業人士,也幾乎是這個模式。

第一桶金它有多麼重要

如果你周遭朋友已經工作了若干年,十年之內還無法打造第一桶金10萬美元(約新台幣300萬元),一定要先檢討觀念和做法,我在寫給剛畢業的小慧的信中也觸及這個問題,這不是只有22K的人才需要重視,想想看,第一桶金它有多麼重要。
因為當你有10萬美元時,不用多,8%的投資報酬,每年就有8,000美元(約新台幣24萬元),也相當於一個剛畢業的人,每一年全部的工作所得貢獻給你,原本是你一個人的單打獨鬥,在有了第一桶金之後,開始有了幫手和分身,這是一個非同小可的改變和關鍵的開始。
千萬不要低估勤與儉在致富上扮演的角色,同時也不要小看副業這個小兵可以立大功的角色,特別是在第一桶金的獲得上,所以在可以不影響正業的時間內,慢慢有計畫的開始投入,在摸索嘗試中,逐漸累積副業賺來的錢財,建議你投入有成長性又穩健的指數基金,例如台股0050或美股標普500,又或兩者混搭。
你現在剛好也是辛勤工作、累積財富的初級階段,借用馬雲的話:「別在可以吃苦的時候選擇安逸。」我要說的是,別在勤儉持家的階段,選擇了浪費和懶散,你現在就算撿破爛當副業,把資源回收賺來的錢進入投資(這沒什麼不行,賈伯斯當年做過,我們當年留學生也都做過,撿別人不用的家具),都要強過你6、70 歲,因為財務無法自由而感覺哀怨,那就已時不我與也,千萬別在抱怨和歎息中度過自己的人生。
我是靠上述哪幾項進而達到財務自由的呢?「專業、創業、副業和勤儉」,這四樣東西我都沒有忽略,都有所收穫和心得,達到財務自由也比預期來得早,所以我希望年輕人少做幾次SPA,達到財務自由後,你天天可以做SPA。

http://wealth.businessweekly.com.tw/GArticle.aspx?id=ARTL000086982&p=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ngliin(小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