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有一位好友,他公家機關擔任約聘僱人員(一年一聘),他一個月的薪水大約為二萬五仟多元。他非常喜歡蒐集運動鞋,一雙一萬多元的運動鞋他都願意去購買並蒐集,記得今年過年的時候他告訴我,他已經有30幾雙運動鞋了,他購買運動鞋的錢都是以自己的工作收入,省吃儉用存下來去買的,他曾經一天只吃一餐,目的不是減肥,竟然是為了存錢買運動鞋。我告訴他,你的運動鞋已經很多了,不要再買了。然而,他還是持續在購買中,而且省錢省到已經很超過了。
 
    由以上可知,運動鞋對於我那位好友而言,那是一個「想要」的物質,並不是他很「需要」。這個「我需要」和「我想要」的概念,可以說是一線之隔。但是,如果您不去正視它,它可能會造成窮人為什麼會更窮的惡性循環。因為,你把你辛苦工作的薪水,拿去買你「想要」的東西,而不是很迫切「需要」的東西。你應該要把這份辛苦存下來的錢,好好地運用它,想辦法讓錢滾錢。或是讓這個錢來為我們工作,讓錢慢慢滾大才對。個人覺得,讓辛苦存下來的錢,自己滾大才是一件「需要」的事情。一定要利用年輕時好好地工作存錢,讓錢自己去滾錢,讓錢去幫我們工作,這才是一件「需要」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七二法則,如果投資股票的報酬率達7%(如今年的華票發放的現金股利),大概需要10年的時間可以讓投資的金額產生二倍的報酬。這就是時間的複利威力。個人覺得,一定要讓辛苦賺來的錢來滾錢,錢滾錢,讓我們的錢都為我們工作,這才是一件「我需要」的事。奇怪的是,大家都會自我催眠,買「想要」的東西時,都會說是,這個月工作很辛苦,買這些「想要」的東西是慰勞自己或是犒賞自己(我自己有時候也會)。殊不清楚,自己已經掉入了「窮人為什麼會更窮」的惡性循環,一輩子無法翻身的關鍵,大家一定要引以為誡啊。
 
    大家要知道一件事,有錢人買這些「想要」的奢侈品時,不是用辛苦工作的薪水去購買的。而是用「股利樹」這個概念來購買的,以下我會講一個好友的例子來說明「股利樹」的概念。用股利樹的果實(股利)去買想要的東西,完全不傷股利樹本身,想買東西,就摘一顆果實去買,股利樹絲毫沒有受到任何的損傷。我來舉一個股利樹的例子,如下:
 
「我有一位好友大哥,他存股只存一支華南金,存這支大約20幾年了。目前華南金存股的張數達1200多張,去年他的現金股利約75萬元,股票股利約送這位大哥75張左右。若以105年2月25日(週四)華南金的收盤價(15.4元)來計算,這位大哥持有華南金75張的股票股利,折算市價約115萬元。所以,這位好友去年的總股利約190萬元。這位好友如果想要買「想要」的東西時,他只需要用現金股利75萬元去購買,完全用不到股票股利。他之前告訴我今年要出國旅遊,他出國旅遊所需的全部花費,都是用現金股利去支應的,完全沒有傷到他那棵華南金的股利樹,單單只用股利果實去花費的,這位好友的華南金「股利樹」絲毫沒有受到任何的損傷」。
 
    如果你現在的「股利樹」沒有茁壯,或是還沒有開花結果。倘若,你有「想要」買的東西,因為你沒有果實(股利)。所以,你硬是挖股利樹的樹根去變賣,去消費你「想要」的東西。一直頻繁挖股利樹樹根的結果,最後這棵樹將不復存在了。聰明的人,應該是努去去灌溉這棵「股利樹」,努力灌溉它慢慢的茁壯及長大,等到果實都成熟時,再用果實(股利)去買你「想要」的東西。這樣的循環,你才能夠達到財富自由的目的。我需要VS我想要,這二個概念非常重要。然而,個人覺得「股利樹」是達到財富自由的終極目標。

股票市場有時機好壞之分,也就是大家所謂的多頭及空頭之分,像去年104年4月股市衝上了萬點,可以說是多頭時機到達了頂天了。惟到了同年8月底,大盤指數跌到7200點左右,不到四個月跌了近3000點。所以,大盤指數的上上下下我們無法去猜測它,但是,只要記得一點,股票市場有時機好壞之分,只要持有好公司的股票,獲利穩定的好公司,股利穩定的好公司,只要耐心持有,終有美麗的報酬的。
 
    由以上可知,想要在股市內賺錢,一定要有投資二到五年的心理準備,有些人甚至持有到10年以上。投資股票的錢一定要是「閒錢」,因為是閒錢,當你有資金需求的時候,才不會虧損賣出它。一定要耐心支持到股價復甦為止,這樣,你才會勝利。
 
    買賣股票時,千萬不要單靠自己的直覺,而應該要以「理性」為衡量。對於自己即將想要投資的公司,儘可能地「靠自己」閱讀該公司的財報或年報,並且持續地追蹤它的獲利情形。千萬不要去道聽塗說,正確的時機和理性的決定是基本要求。其次,衝動只會失去理性,讓自己賠得的更多。
 
【耐心..堅持..勇氣..時間】
 
花蓮飛嫂之家:飛嫂與大飛感恩您

from : http://www.taogu.com.tw/opencms/channel1/Article000153.html?pageCount=2&__locale=zh_TW&pageIndex=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ngliin(小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