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孩子跟其它孩子比較起來駑鈍了一些怎麼辦?洪蘭說,只要學得會,快慢就不重要。反而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父母不需要擔心。

自己的孩子跟其它孩子比較起來駑鈍了一些怎麼辦?「勤能補拙」這樣簡單的道理卻不容易做到,畢竟父母都希望孩子耳聰目明。但就算孩子起步較其它孩子緩慢也不用過於擔心,慢飛的鳥也有翱翔天際的一天。

我們的智力發展是個連續的向度,在向度上的速度會因環境的優劣和大腦成熟的快慢而有所不同。以現在的標準來看,外國的愛迪生、愛因斯坦,中國的王陽明都是發展遲緩的兒童,王陽明到五歲才會說話,但他的「格物致知」理論五百年後還為人知曉。其實,人生是看終點,不是看起點的,所以父母不必太憂心。

下過苦功的學問,在大腦中保留較久

而且我們在老鼠的實驗上有看到《中庸》所說的:「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以及「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的證據,只要學得會,快慢就不重要。反而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父母不需要擔心。

這個實驗是把基因相同的一窩老鼠隨機分成二組,先在大腦中注射放射性的水,使長出來的新神經元在顯微鏡底下會發光。一組老鼠學習容易完成的迷宮,跑到終點就有食物可吃;另一組學習困難複雜的迷宮,學不會就沒有東西吃。等牠們都學會了以後,再解剖開來看新長出的大腦神經元存活的情況。結果發現學得慢的那組,新神經元留下的較多,也活得較久,在顯微鏡下閃閃發光。所以學習速度的快慢沒有關係,只要學會了都一樣。反而是下過苦功學的東西在大腦中保留的比較久。

世界上幾乎所有值得追求的東西,如學問和技能,都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我小時候,父親要我們背《四書》,我妹妹背得快,背完了便去玩,而我背得慢,常常她都去睡覺了,我還在背。最近心血來潮,打電話去美國問她:「以前我們背《論語》裡的『堯舜其猶病諸』下面一句是什麼?你還記得嗎?」她大笑說:「什麼病豬?早就忘光了!」所以老子說:「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稀聲。」父母不必很在意孩子現在跑得有多快,要在意他這一路走得平不平穩、能不能順利到達終點。

增加智力,還不如陪伴孩子學堅持與毅力

聰明並不能決定前途,古今中外成功的人都不是最聰明的人,卻是最有毅力的人。曹操自己承認他不及楊脩聰明─「乃覺三十里」─比楊脩慢了三十里才悟解「黃娟幼婦,外孫齏臼」是「絕妙好辭」,但是楊脩最後是死於曹操之手。

至於如何幫助孩子「加快」智力發育?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大腦的發育叫「成熟」,水到渠成,成熟了,自然就會了。尚未準備好,白花是力氣。有個實驗是先教同卵雙胞胞的哥哥學走路,每天練十分鐘,四週後,果然哥哥先會走路,但是等到弟弟也會走時,兩個人走得一樣好。實驗者反而擔心太早把哥哥撐著走路,他膝蓋軟骨尚未發育完成,不知對他會不會造成傷害。

所以不必後天「加料」送孩子去智能開發班、腦力開發班……等課程,這是勞民傷財,反而剝奪了可貴的親子共處時光。知識、技能以後可以慢慢學,童年時光過去了,追不回來。只要給孩子溫暖的家,陪伴他讀書,帶他去外面踏青、親近大自然,他的智力就會發展得很好。

溫暖的家是孩子人格成長的沃土,閱讀是智力與創造力的根本,大自然是訓練孩子的觀察力與推理能力。有這些就夠了,父母要放寬心才能享受育兒的樂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ngliin(小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