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參考看看, 也不能完全只吃蛋白質, 不吃碳水化合物, 不然還是會有問題的, 尤其是你的腎不怎麼好 ><

 

============================================

台灣的洗腎人口在全球一直名列前茅,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慢性腎臟病患者大約有200萬人口,其中的7萬人必須洗腎,每週大約有3天必須往醫院報到。健保署就曾公布「健保門診醫療費用前20名的疾病,以慢性腎衰竭高居第一位,也讓慢性腎衰竭登上健保門診醫療費用第1名,而2014年因為洗腎花費的健保費用,就高達453億,成長了3.6%。」

為什麼台灣洗腎人口那麼多?到底什麼樣的因素會損害腎臟,進而走向一輩子洗腎的事實?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助理教授陳巧明表示,臨床發現,除了遺傳性的腎病之外,洗腎原因大致可歸納為糖尿病、高血壓所引起的併發症,不當使用藥物以及腎結石引起的尿毒症等,為臨床洗腎因素最大宗。

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涂蒂雅說,在臨床統計上,雖然台灣洗腎原因排行第一名的是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大約每10個洗腎病友,就有4人是糖尿病患;但是,大家都忽略了,其實過量攝取蛋白質,也是加速腎病變的主要推手,因為吃下肚的大量蛋白質被轉換為含氮廢物後,通通都要經由腎臟排出體外,久而久之,腎臟的功能就會變差。尤其是腎功能原本就不好的人,若飲食還是不知節制,攝取高油、高鹽、高蛋白質,即使吃的是優質蛋白質,也會加重腎病的嚴重度。

哪些情況吃蛋白質會傷腎?

 

◆老年人吃肉補營養

 

最常被忽略的就是中老年人的蛋白質過量攝取的問題,許多年長者擔心自己營養不良,甚至害怕出現肌少症,因此,透過補充大量肉類、蛋類或是喝牛奶來增加蛋白質的攝取,但在不知道腎功能好壞與否的情況下,攝取了過量的蛋白質,即便補的都是優質蛋白質,也會讓腎臟加班工作,長時間下來,恐怕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減肥族吃高蛋白粉取代正餐

 

坊間有許多販售高蛋白粉的廠商,強調可以把高蛋白粉加水做成奶昔,當成代餐來取代一天當中的1~2餐,不但熱量低,營養素又豐富,不用多久,就可以讓體重降下來,但卻會有營養不均衡的問題,甚至會對腎臟造成傷害。另外,有一種吃肉減肥法,強調光吃肉、不吃澱粉類食物,可以瘦下來,但要注意吃肉不吃澱粉,恐怕會引起酮酸中毒,增加腎臟的負擔。

 

◆健身族群喝高蛋白養肌肉

 

近幾年流行慢跑,每週都有路跑活動,許多人習慣在跑步、打籃球,或是在健身房重量訓練等運動之後,為了長肌肉、讓體格更加壯碩,都會喝一杯高蛋白粉或乳清蛋白等優質蛋白來幫助養肌肉。在補充高蛋白飲品的同時,飲食內容如果沒有控制,仍然攝取過多的肉類、豆類等蛋白質,超過人體負荷的量,一樣會增加腎臟負擔,長時間下來,腎臟就會發生病變。

 

◆癌患、手術後病人補充高蛋白營養補充品

 

去年八仙塵爆大量的傷患在植皮或清創手術之後,為了讓傷口復原更快速,加速組織的生長,很多患者都會補充高蛋白營養補充品。其實,不只是燒燙傷患者,包括癌症術後、各種手術的病人,甚至是營養不良的人,都希望可以透過高蛋白營養補充品來讓恢復元氣。但要注意的是,在補充液體罐裝或粉狀沖泡的高蛋白營養補充品時,也要計算好飲食中蛋白質的量,才不會吃了太多的蛋白質,造成腎臟的負擔。

腎功能不好,更要注意蛋白質份量

美國一項大型研究發現,飲食會影響慢性腎臟病的病程,如果患者吃太多蛋白質,尤其是紅肉,腎臟病變容易惡化,腎衰竭、洗腎可能提早來報到。這篇發表在《美國腎臟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的研究指出,慢性腎臟病患者一旦吃太多動物性蛋白,很容易讓腎臟病加劇,特別是紅肉所造成的傷害更大。

研究者解釋,人類吃動物性蛋白質時,身體將這些蛋白質代謝、轉化為酸性的含氮廢棄物,腎臟則會負責過濾這些廢棄物,讓身體得以酸鹼平衡,久而久之,若氮廢棄物越多,腎功能便會越來越差。

陳巧明解釋,其實腎臟功能不佳的人,蛋白質的攝取本來就要適量,最常見的慢性腎衰竭(CKD)病患,如果處於第1至第3期,蛋白質攝取量最好控制在每公斤體重0.75公克,而第4、第5期的慢性腎衰竭患者,則要限制在每公斤體重0.6克。因為過多的蛋白質攝取,絕對會增加腎臟負擔,使得腎病變得更加嚴重,最後,甚至面臨洗腎的命運。

吃太多蛋白質傷腎之外,常見洗腎3原因

◆原因1/糖尿病

糖尿病跟洗腎有什麼關係?為什麼罹患糖尿病的人容易洗腎?陳巧明解釋,糖尿病腎病變在第一型或第二型的糖尿病患者身上都可能發生,主要與高血糖有關,因為高血糖會造成腎絲球過濾速率增加,導致腎絲球肥大或增生。長久下來,腎絲球基底膜會開始出現病變,使血液中一些有用的蛋白質,漸漸無法被腎小管再吸收,而會從小便中排出體外,這就是早期糖尿病腎病變的尿蛋白

陳巧明接著說,當腎病變進展到後期時,腎臟的過濾功能逐漸被損害,無法過濾血液中的含氮廢棄物,便會造成血中尿素氮、肌肝酸的上升,最後導致腎臟功能衰竭,嚴重的話則必須洗腎。所以,糖尿病患一定要嚴格、確實控制血糖,才能避免腎病變。

◆原因2/高血壓

在腎臟科門診,經常可以遇到很多高血壓的患者,不知道自己的腎臟功能不好,也有很多腎病的患者,不知道要好好控制血壓。其實,腎病與高血壓之間的關係是雞生蛋、蛋生雞的難分難捨。

陳巧明解釋,腎臟每天得處理大量的血液,對血壓的變化十分敏感,假使血壓過高,灌流到腎臟的血流壓力也會跟著升高,對腎臟負擔是很大的,長期下來,會使腎絲球及腎小管的過濾功能萎縮,增加蛋白尿的形成,這樣的傷害是日積月累的,所以,保養腎臟的第一步,是要控制好血壓,才能減輕腎臟的壓力。

另一方面,腎功能不好,也就意味著體內電解質失衡,身體無法正常調節鹽分與水分,如此便會使得排不出去的鹽分及水分滯留在血管中,造成血壓上升。所以,臨床上看到很多腎功能不好的人,經常也會伴隨著高血壓

◆原因3/不當使用藥物

吃藥會不會導致洗腎,一直是許多病友們關心的問題。事實上,藥物使用得當,並不會造成腎臟的損傷,就怕民眾亂服用成藥,增加腎臟的負擔,當出現腎病變時,又嘗試偏方,更容易使得病情惡化,甚至導致尿毒症,面臨洗腎的下場。

傷腎的藥物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消炎止痛藥,長期服用止痛藥,尤其是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非常容易影響腎功能,尤其對一些腎臟疾病或已經出現腎功能受損的人影響最甚。這類藥物很常見,像是關節炎、痛風患者,都經常使用這類的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常見的副作用除了傷胃,也會傷腎。

另外,感冒糖漿也是另一大宗,因為感冒糖漿在一般藥局就買得到,常見民眾因為感冒而超量服用,除了傷肝、傷腸胃之外,長期服用,更會造成慢性腎炎,千萬不可不慎。

當心!吃蛋白質同時吃下高鹽分

除了蛋白質吃太多會傷腎外,另一個經常被忽略的傷腎飲食,就是「鹽分」攝取過量。涂蒂雅說,尤其是肉類烹調多半也會伴隨高油及高鹽,不僅是老人家,一般民眾在大量攝取肉類的情況下,若同時吃進過高的含鹽量,無疑是雪上加霜,會加快腎病變發展的速度。

==============================================

喝高蛋白飲品健肌肉、減肥,真的有效嗎?

盛傳喝一杯簡單的高蛋白奶昔就能長高、減肥、變成肌肉男。天底下真有這麼好的事?

小奕要升國中了。媽媽擔心他長不高,每天早餐一定煎個荷包蛋,外加一杯高蛋白牛奶。甚至帶著他向營養師諮詢,該喝哪個牌子的高蛋白牛奶?該怎麼補才對?
 
大家都說要像周杰倫、馬總統的女婿一樣練出八塊肌、人魚線,就一定要吃高蛋白,林書豪公開的運動食譜,其中之一也是重訓後一定喝高蛋白奶昔。

平常就愛運動的陳先生想知道,到底哪種高蛋白飲品才有幫助?要吃多少蛋白質?有沒有所謂的「黃金補充期」?
 
70歲的李奶奶因為牙齒不好,能吃的東西愈來愈少,加上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醫生要他控制飲食,清淡的食物讓她更沒胃口,體重愈來愈輕。鄰居太太推薦她買直銷公司的高蛋白營養品,據說可以補充點熱量、蛋白質。李奶奶喝了兩個多月,做例行檢查時竟發現腎功能指數急遽下滑。李奶奶嚇到,難道是高蛋白飲品害的嗎?
 
蛋白質是人體很重要的營養素之一。對於正在生長發育的青少年,或是運動想練肌肉的人而言,運動健身類雜誌所說「要攝取大量的蛋白質來幫助肌肉長大」的話很迷人。

但另一方面,人體生理學的理論則說,腎臟功能較差,或長期攝取過量蛋白質會造成腎臟負擔。人體每天從食物或分解體內的舊蛋白質來獲得胺基酸,用以製造新蛋白質;而蛋白質是透過腎臟代謝,營養師也告誡,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攝取了過多蛋白質,這時再錯誤使用高蛋白營養補充品,很容易超出人體所能承受的量。

衛生福利部訂定每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1公斤體重一天攝取蛋白質的量為1克,如果以60公斤計算,一天只能吃約60克的蛋白質,但一隻雞腿就已經約30克蛋白質,一天兩個便當的話,很容易就超標。

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IOM)還提醒,每天的熱量攝取,三成五來自動物性蛋白質就已足夠,否則蛋白質比例太高,容易連帶攝取過量油脂及飽和脂肪,而動物性蛋白質中過多的磷也會抑制鈣質吸收增加骨鬆風險。
 
當我們消化蛋白質時,還會產生酸性的代謝物質,人體為維持酸鹼平衡,身體也從骨骼中釋出─鹼性離子鈣,如此就容易造成骨質流失,而骨鬆又進一步提高壓迫性骨折的風險。

這樣看來,高動物性蛋白飲食似乎風險高過益處。不過,美國知名營養諮詢師、《6 Pillars of Nutrition(暫譯:六大營養原則)》作者羅素(Mike Roussell)也指出,應該依據每個人的生活型態、飲食運動狀況、目標不同,訂定屬於個人的「最佳攝取量(the optimal level)」,例如想練肌肉的人、節食的人、老人、小孩、吃素者、生病甚至手術的患者,可能會較缺乏蛋白質,可適量補充。

想讓孩子長高、長壯,只補高蛋白不見得有效

很多媽媽都會到營養門診詢問孩子是否該補充高蛋白營養品?該怎麼吃?但國泰健康管理營養科技術長陳韻帆提醒,孩子要長高、長壯,蛋白質固然是其中一個因素,但其他如鈣質攝取、運動、睡眠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不是單一補充高蛋白營養品可以解決的。

而且,許多孩子有偏食的情況,可能零食吃得多,正餐不太吃,或是一味補充肉類、蛋等,反而是熱量需求沒有達到標準,或有些跟生長激素分泌的必要營養素如鋅或鈣質攝取不足,都會影響發育。這時,與其補充高蛋白,不如先補卡路里,並檢視營養素是否均衡。

多數媽媽對高蛋白還有個迷思,認為多吃肉就可以。陳韻帆提醒,除了肉類,全穀類、豆類、堅果、蛋、奶製品都有蛋白質,建議多元攝取食物、均衡飲食,人體的蛋白質需要所有必需胺基酸都高過攝取門檻,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想練肌肉的人需要補充高蛋白,但要先有肌肉後再補充才有效

有在運動的人都聽過,要練肌肉得補充高蛋白飲品。林書豪也說,他每餐會訂出一個「蛋白質攝取基準」,以此決定飲食分配。早餐需要攝取50克蛋白質(相當於5顆蛋和幾片火雞肉/火腿肉),重訓過後固定喝含有30克蛋白質的奶昔,午餐則是一盤沙拉和一份三明治,晚餐就相對彈性,但主要還是以義大利麵和雞肉為主。一天下來,總計攝取205克蛋白質。以他93公斤體重來計算,他的蛋白質攝取高達每公斤2.2克。

蛋白質可以幫助肌肉纖維再生以促進肌肉生長,但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提到,重點是得先鍛練肌肉後,再喝高蛋白,才有辦法將肌肉練大,「肌力訓練」與「高蛋白飲食」對肌肉的養成缺一不可;如果沒有對肌肉操練,多吃下的蛋白質沒有儲存的地方,會經由腎臟代謝,反而造成身體負擔

其實,一般人不需要像林書豪攝取到這麼大量。國際運動營養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ISSN)建議,平時以耐力訓練為主(如長跑)的人,需要攝取1~1.6克蛋白質,如果是重量訓練的人,可以增加到每公斤2克,但還是要視運動的時間長度及強度來調整。

ISSN執行長安東尼奧(Jose Antonio)還補充,市售的蛋白質奶昔內含物主要為蛋白質(動物性或植物性)、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一般人在激烈運動過後,沒辦法馬上透過飲食補給養分,這時液狀的奶昔不但攝取方便,也利於腸胃吸收,可以在短時間之內補充肌肉中耗損的肝醣(glycogen)。

補充高蛋白也有黃金期,一般而言是在運動後的4小時內補充,愈快愈好,身體的吸收利用率也愈高。根據美國研究,透過蛋白質促進肌力的最大效果是在運動前1~2小時,以及運動後的30分鐘內,迅速補充蛋白質,能快速消化成胺基酸進入肌肉細胞。

目前市售高蛋白補充品中,蛋白質來源以大豆蛋白、乳清蛋白、酪蛋白、雞蛋蛋白為主,不同蛋白質來源的蛋白利用率不同。前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營養門診營養師趙函穎解釋,乳清蛋白含有最多的支鏈胺基酸BCAA成分(將近26%),可幫助保持肌肉形狀,且擁有最高的吸收利用率,是高蛋白來源的首選。

僅次於乳清蛋白的是大豆蛋白。趙函穎有時也會建議想練肌肉的人,不一定要買高蛋白奶昔,可直接補充無糖豆漿,搭配複雜的碳水化合物如地瓜、全穀類等,碳水化合物可刺激分泌胰島素,胺基酸需要胰島素來幫助合成蛋白質,儲存到肌肉。

營養師還是提醒,切忌將高蛋白飲品當開水喝。除了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其他如維生素B群、C、E、鐵、鋅、鈣、鈉、鉀等礦物質,也都不可忽略。

高蛋白減肥或許短時間有效 但長期容易出問題

不少好萊塢明星為了快速瘦身,也使用高蛋白減肥法。男星馬修麥康納就為了新戲,採取高蛋白飲食,加上大量運動與喝茶,一口氣減重14公斤。但他也坦言花了一段時間,身體才適應這樣的生理機制。

根據人類生理學,當身體需要能量時,最先會利用碳水化合物,再來利用醣轉化後的肝醣,再來是皮下脂肪,蛋白質是很後線的能量來源。因此只要攝取的蛋白質中油脂不高(如瘦肉),腎臟功能正常,蛋白質佔熱量比高達20%(一般營養建議是佔14~17%),對於體重控制的人都還算可以接受。

再加上蛋白質要轉化成脂肪儲存,並沒有碳水化合物來得容易,且因人體沒有儲存蛋白質的器官,吃多了會代謝,蛋白質的代謝又比較耗能,國外才會出現所謂「高蛋白減肥法」,也就是吃肉減肥法。

現在市面上推出不少減肥奶昔,主要是乳清蛋白粉或蛋白奶昔粉,好處是它去除了吃肉可能會有的膽固醇、脂肪等問題,對想減肥的人來說,短期內體重降幅很快。

但陳韻帆提醒,這樣的方式長期容易出問題,尤其不建議照著某些品牌的做法,直接以高蛋白奶昔取代正餐,或是完全不攝取碳水化合物,這樣容易因為熱量不夠,導致肌肉量快速流失,只留下體脂肪,甚至會有尿酸過高的情況。

而且蛋白質會產生大量的氨,高蛋白相對帶來過量的氨,對肝、腎的解毒代謝也是一大負擔。

趙函穎多半建議想減肥的人,可以在三餐均衡飲食的情況下,稍微減少蛋白質食物,再搭配高蛋白飲品;另外,減重時也要運動,可在運動前後補充高蛋白飲品,尤其是運動後,可以幫助燃燒脂肪、修補肌肉。

老年人若有糖尿病、高血壓,切忌擅自亂補高蛋白營養品

很多銀髮族因牙口不好,東西吃不太下,體重不斷往下掉,便想到補充高蛋白營養品。但營養師提醒,老年人要補充高蛋白得格外注意。

根據每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51~70歲一天建議攝取的蛋白質是每公斤0.8克,71歲以上則是每公斤1克,蛋白質約佔一天總熱量的12~14%;但多數高蛋白營養品的蛋白質比例佔20%以上,像補體素90、三多奶蛋白的蛋白質熱量比甚至高達88%。

在補充高蛋白營養品之前,首先得檢視自己的飲食習慣是否真需要補充高蛋白。有時,不光只是要補充蛋白質,而是蛋白質、熱量都要補充,畢竟身體蛋白質的合成、修補,必須同時配合足夠的熱量及其他營養素才能完成。趙函穎認為,爺爺奶奶若需補充高蛋白,選擇均衡配方的營養品即可,例如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等,可同時補充到其他營養素。

此外,也得先確定自己的腎功能是否正常,已有慢性腎臟病而尚未洗腎的人,請不要擅自補充高蛋白。隨著年齡漸增,腎功能會逐漸變差,老年人常見的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也都會影響腎臟功能,使得腎臟無法承受過多的蛋白質代謝產生的含氮廢物。

老人家如想補充高蛋白,尤其有糖尿病、高血壓的慢性病患者,建議先抽血檢查白蛋白數值,監控自己的腎臟功能,再依營養師、醫師指示補充營養素。陳韻帆特別提到,許多糖尿病患認為糖尿病只與澱粉有關,嚴格限制澱粉的攝取,但反而攝取過多的蛋白質,導致腎臟功能急速下降而不自知,還自以為控制得很好。

不管是什麼族群,或有特定目標想補充高蛋白,最好先檢視自己的飲食狀況是否需要,並看清營養及成分標示,包括蛋白質來源、佔熱量比、是否包含其他營養素,依自己的目標慎選。當然,最保險的做法是徵詢醫師或營養師的意見,再決定是否補充,補充的頻率及該補多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wongliin(小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