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幾位朋友問我關於服貿的看法。 我遲遲沒有下筆寫出任何東西,主要在於這並不是一個可以簡單一分為二的東西,並不是反對或贊成任選一邊這麼簡單。 貿易開放政策本來就有人受惠、也有人會吃虧,也可能短期吃虧但是長期受益(或反過來)。 所以要我像那些懶人包一樣,寫三句話來斷言某些事情一定會怎樣怎樣,對台灣人民一定會如何,我實在覺得有困難。
- Mar 24 Mon 2014 17:15
面對爭議議題時,你所需要的說服力
- Mar 19 Wed 2014 18:13
人生一定要沾鍋 (交換原理)
- Mar 17 Mon 2014 17:30
為何我們的大學,會教出一堆小屁孩?(轉大人教育)
中國不少朝代都出現過所謂的「輔政大臣」團隊,通常發生在老皇上已經太老,而小皇上還太萌的狀況下,為了避免政權青黃不接,老皇上生前會卿點幾位信的過的老臣,授與輔佐小皇帝的重任。好比鹿鼎記裡,韋小寶的死對頭大鬍子「鰲拜」,就是當年小康熙的老爸順治皇帝「留給」兒子的四個禮物之一:鑲黃旗的鰲拜再加上另外三位大叔:正黃旗的SONY(索尼)、正白旗的蘇克薩哈、鑲黃旗的遏必隆合組東方神起天團,共同協助康熙掌理朝政。
- Mar 14 Fri 2014 19:00
利害關係人管理 之 只是在一起還不夠…
前幾天大家聊到有些專案的甲方常常會在案子進行中天馬行空的提出變更,不受合約控制、不了解管理步驟、態度惡劣、甚至也不理PM的專業。 就有網友問到,這種甲方到底有甚麼方法能「馴服他們」? 我當下提出的回應是說「做專案跟談戀愛是一模一樣的。這種問題完全應該用談戀愛的方式去處理。」
- Mar 14 Fri 2014 18:49
沒有壞人, 只是因為大家沒有安全感
最近家裡的冰箱無預警的壞了。
我找了位維修人員來看,拆開來看了半天,最後跟我說是壓縮機壞了,換個新壓縮機要$7000元。 想想修理並不划算,所以就上網訂了一台新的冰箱。
- Mar 14 Fri 2014 16:25
人生一定要沾鍋 (對抗原理)
- Mar 14 Fri 2014 01:20
安心感來自 『帶領你的客戶跨越知識的鴻溝』
這是你第三次去跟客戶做簡報了。
前兩次的簡報中,你把產品各功能一條一條的做了介紹。 本來以為這次該要談談購買數量或是討價還價等細節了。 結果沒想到這次一開始,客戶要求你再針對每個功能跟對手的產品逐項解釋差異。 但因為產品很複雜,很多功能差異一時半刻難以解釋清楚,所以這次簡報花了你極長的時間。 也因為時間拉長,你發現對方的決策主管漸漸失去了專注力 - 有人開始打盹、有人在滑手機、有人跑去接電話久久沒回來。 更糟糕的是,花了四五個小時,很顯然你完全沒說服對方,離簽約的機率看似更渺茫了…
- Mar 13 Thu 2014 18:10
人生一定要沾鍋 (101%原理)
101%原理 => 找出彼此認同的1%, 然後投注100%的努力
做同樣工作的2個人, 若老是意見一致, 那麼其中有一個人是有作用的, 但若老是意見相左, 那麼這2個人都沒有作用。
- Mar 13 Thu 2014 18:00
人生一定要沾鍋 (花圃原理)
- Mar 13 Thu 2014 02:20
學習的王道 part01
- Mar 12 Wed 2014 21:09
不安全感
人類是非常矛盾的動物。 我們在演化的過程中,慢慢發展出理智的腦。
可是當面對重要決策時,我們的理智其實很容易會被情緒腦產生的直覺判斷所控制。
- Mar 07 Fri 2014 23:40
1%的理性思維
最近于美人的家庭風波鬧得沸沸揚揚,好幾天佔據影劇版頭條。截至我寫文章的當下,這對夫妻似乎朝向離婚分產的方向發展,只是有錢的那方不甘心把財產拱手讓人,而有氣的那方則決心力爭到底。不意外地,一旁看戲的觀眾網友也加入撻伐的行列,談話性節目更趁勢對兩性平權、名人婚姻大談特談,外星人和飛碟話題也暫時放一邊去了。
- Feb 27 Thu 2014 01:08
人生決策樹
這其實是個之前提過的概念。 但當時寫在小說中,所以大家未必嚴肅以對,也未必真的理解我要寫的意涵,所以決定這次又撿回來以「論說文」的形式重新寫一遍。
這篇講的比較是我自己認知的一種生活態度與處世邏輯,是按照機率計算出來最佳化的人生策略。 不一定是真理,但大家或許可以參考參考。
- Feb 25 Tue 2014 21:58
不能突破的,就會退回原點
「你從來沒有因為選擇而猶豫過嗎?」 「從來不覺得下決心很煎熬嗎?」
這是最近一個朋友問我的問題。
- Feb 25 Tue 2014 21:45
時商管理
在針對「時商管理」這議題往下細寫前,我想要談三個基本概念。 如此可以先統一一下定義,另一方面嘛,也希望大家在技術上追求「優化」前,能先得到正確的心態。 因為我總相信世界所有東西,只要你能掌握核心,總能發展出自己的做法與技術;但若只學技術卻不理解原因時,就很可能被那技術制約甚至反噬。 所以不希望有人誤會說「我只要偷學Joe的一兩個手法,我也能一下做好很多事情。」 方法永遠只是思維落實的一種過程與手段罷了,若心態不正確,只學皮毛是絕對沒有成效的喔! 這是希望讀者往下看之前,能先充分理解的事情。
那在這篇中,我要談三個容易混淆的基本概念:
- Feb 20 Thu 2014 19:15
沉沒成本 再探
有人問,我屢屢在文章中提到的「愛情關係中的沉沒成本」到底是甚麼? (雖然我覺得前面的鋪陳我解釋的還滿清楚,但據稱還是有些看不懂的聲音); 其中一個出現的疑問是,沉沒成本是所謂的Promise嗎?
「承諾」這字確實是有一些我所稱沉沒成本的意涵在。 只是我覺得在此不能用Promise這個字;更精確的用字我覺得會比較接近Commitment這個英文字。
- Feb 19 Wed 2014 22:15
50歲前別急著買房
人類到我們這代,真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進步著,不但上了「雲端」,更登陸了火星!但還是有不少老觀念像是烙印在我們的DNA裡。有些傳統價值還不錯,但是「追求學歷」和「買房子」這兩項我就持保留態度,尤其是後者。我懷疑,現代人很多的不快樂便是根源於對這兩者的「執念」,我相信這個心結一解,眼前多半能豁然開朗!
- Feb 19 Wed 2014 18:57
「挖到寶」的最佳策略 『最核心的初衷』
- Feb 19 Wed 2014 17:45
解決問題與擺脫困境的五個態度
不管是生活、求學、工作、與愛情,我們都難免遇上大大小小的問題。問題就像遊戲關卡,有大有小,有難有易,總之解決了,我們可以賺取經驗值邁向下一關,要是解不開,則坐困愁城。小則心情不爽,大則面臨沒學校可念、沒薪水可領、或是沒老婆可抱的窘境!這幾年「問題解決」也算是一門顯學吧,可惜人生畢竟和遊戲不同,就算有錢也買不到攻略本,更不能隨便改機破解,這類問題解決的書我也翻過幾本,多半是由「系統化思考」出發,強調要先定義問題、然後蒐集資料、擬定假設、然後驗證解決方案之類的。論點本身很有道理沒錯,不過你會發現,製造問題的那個人自己是絕不會看這類書滴!而真正試圖解決問題,並且用功讀書的人(我們版上應該很多),問題反到通通壓在他們身上,肝苦~